安康市提质增效着力推进教育事业均衡优先科学发展

22.01.2015  20:35
            近年来,安康市教育工作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推进教育事业均衡优先科学发展,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城区教育资源整合扎实推进。 安康中学、市一小、市初中、市幼儿园、汉滨区幼儿园等学校完成校园改造提升工程,增加学位800个;市阳光学校改扩建工程已完成 “三通一平”和前期各项报建手续,即将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2月底开工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一期工程11栋楼完工,6栋教学楼、宿舍楼和食堂启用,二期工程已有3栋楼开工建设,东校区全部迁入新校区上课;安康技师学院和安康技工学校已临时迁入安康工业学校上课,市技师学院、技工学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原有资产清理评估登记完毕,已全部移交市公产局进行处置;汉滨初中改扩建(职院东校区)福慧楼、艺术楼、操场和大礼堂改造全面开工建设,汉滨初中分校学生春季学期已迁入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东校区上课;汉滨区东坝小学、江北小学迁建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黄沟小学迁建 “三通一平”工程已开工,正在进行征地拆迁;安康职业中专改建兴安初中新教学楼已开工建设;汉滨初中分校、汉滨小学、汉滨高中、江南小学、枣园小学和安康中学已完成改造规划方案。整合工作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时间节点和路线图扎实有序推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卓著。 以创建为抓手稳步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宁陕、石泉、平利三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评估认定,全市“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合格县”达4个,占全省已通过的21个县的19%;宁陕、平利、白河、旬阳、镇坪县等5个县通过省政府“双高双普”验收,占全省30个已通过省政府“双高双普”验收县的17%;汉阴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双高双普”工作通过市政府初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县域教育整体质量水平和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2014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74%,比2010年上升近24个百分点。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到9727人,比上年净增721人。高考二本上线率多年稳居全省第二。             ——职业教育荣获国家先进称号。 近年来,安康市以富民强市为目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和能力显著提升。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北迁建设稳步推进,旬阳、紫阳、汉阴3所县职教中心完成迁建,白河等7所职业学校全部进行了改扩建,全市共建成国省级示范校3所、省级重点校3所、精品示范专业13个和实训基地9个,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到82%,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36%;“东西部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逐渐形成。与天津经济开发区、长三角、珠三角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就业战略合作关系,实行走出去开放式办学,全市东西部联合办学人数已达到招生总量的26%;师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素质有效提高。连续举办了8届市级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并在全省率先开展教师技能大赛,近三年在全省大赛和国赛选拔赛中持续取得较好成绩。职业教育工作得到国家的肯定和认可,2014年,市教育局获得教育部等六部委评选表彰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 自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学前教育资金48997万元,免除11万余名学前一年幼儿保教费,对3.2万名家庭贫困幼儿给予生活费补助,落实学前教育公用经费奖补、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奖补资金12660万元,制定下发相关制度文本,积极开展学前教育视导、帮扶工作,督促幼儿园遵循学前教育规律,规范办园行为。全市新增幼儿园147所,新增入园幼儿37840人,新增幼儿教师2114名,全市幼儿园达到346所,在园幼儿达到76469人,幼儿教师4455人。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到94.63%。第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圆满收官。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破冰前行。 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全面实施。城区江南片初中招生改革工作取得突破,安康城区江南片所有小学毕业生实行就近划片免试入学。“大学区、督学责任区、教研协作区”三区一体化管理改革顺利实施。安康城区江南片划分组建3个小学大学区、1个初中大学区、3个九年一贯制大学区进行改革试验。全市在《安康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推行义务教育“大学区、督学责任区、教研协作区”一体化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推行改革,加强学区化管理,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教育管理机制逐步完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借鉴课改名校的成功经验,探索和构建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市确定31所中小学课改实验校和12所基地校,通过抓点示范,引领辐射,全面推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师生。 制定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实施意见》,在汉滨区召开全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暨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狠抓“五个融入”(融入课堂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中小学社会实践、融入学校日常管理、融入到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六项教育”(“24字”基本内容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德育教育),使全体师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通过校园广播、校报、黑板报等校园媒介,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美丽富裕新安康建设、文明礼仪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立足实际学雷锋、走上社会学雷锋。举办“三爱三节”“中国梦”、传统文化进校园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组织学生参观体验勤工俭学、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的良性互动。 一年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开展爱老助残、义务献血、关爱留守儿童、“双创在行动”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次。举办读书征文比赛、绘画比赛、主题讲座等系列特色的活动1243场次。举办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文体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900余场次。             ——师德师能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印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范》《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的八项规定》《安康市中小学教师从教行为“十禁止”》,出台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办法,进一步规范从教行为。在庆祝第30个教师节之际,全市表彰安康名师、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乡村好教师”共260名。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全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41056人次,校本研修实现全覆盖。三级三类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骨干体系建设工作成效显著,有203名教师被命名为省、市级教学能手;有70名教师被命名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严肃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认定教师资格2221人。全面启动县域内的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全市共交流校长73名、教师868人。及时补充新教师,通过特岗招聘、公开招考、免费师范生安置和引进研究生等共计补充新教师560名。             ——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显成效。 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教育信息十年发展规划》和《陕西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规划》,健全工作机制,抢抓“双高双普”“教育创强”等历史机遇,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强化师资培训,突出典型引领,深化融合应用,教育信息化成效初显。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有888所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占学校总数的80.7%;5381个教学班实现了“班班通”,普及率达62%;安康市基础教育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建成开通,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启用;全市62个国、省级教育信息化规划课题研究顺利推进;市一小和石泉两河初中两个电子书包试点学校均被评为先进单位;石泉、岚皋等国、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区域和安康中学、紫阳县蒿坪初中、岚皋县城关二小等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校、数字校园示范校探索出有效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新模式,起到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15件作品在陕西省第十四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奖,宁陕中学学生机器人作品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金奖。             ——美丽新校园建设亮点纷呈。 为积极响应美丽新安康建设号召,2014年全市教育系统全面启动深入开展以生态校园、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新校园建设活动。市教育局先后印发了《关于建设美丽新校园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做好2014年度美丽新校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各县区、各学校高度重视,及时部署,科学规划,多措并举,扎实创建,全市呈现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位高雅、氛围浓厚、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建设局面,全年全市命名美丽新校园105所。通过美丽新校园建设,不断提升学校建设层次和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使校园生态优化、书香浓郁、人文雅致、平安稳定、和谐共生,使校园成为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家园乐园。 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齐并进的原则,全市各类校建完成投资8.29亿元,实施建设项目543个,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43.7万平方米,改造体育场地面积36.5万平方米,中小学校成为广大农村最美最靓的建筑。             ——教育公平校园安全惠及民生。 全面落实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全年资助学生12.95万人次,资助资金2.15亿元,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规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1064所,覆盖学生22万人,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覆盖。全年支出营养膳食补助资金1.8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食堂(伙房)238所,面积84439平方米,完成投资1.64亿元。石泉县、汉阴县、汉滨区3个配餐中心建设按计划实施。营养餐资金实行专帐管理、独立核算、封闭运行、及时公示,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得到保障。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率达100%,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3.4%,广大寄宿生和留守儿童受到良好教育关爱。
            牢固树立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红线”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做到组织保障有力、安全责任明确、工作落实到位。全年开展校园安全工作专项检查5次,开展安全管理专题培训12期, 22911人次;组织应急演练1875场次,受教育师生44.4万人次;加强“三防”建设,全年“三防”建设投入2043万元。扎实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排查各类矛盾和隐患611起,开展校园及周边综合整治104处;规范管理接送学生车辆790辆;健全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全力做好师生安全教育工作,创建省、市级平安校园50所。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