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2015年司法行政工作亮点纷呈

11.01.2016  11:03

2015年,是打造秦巴明珠、美丽富裕新安康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也是安康市司法行政工作取得创新发展的一年。这一年里,新一届局党组班子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充分司法行政职能优势,为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公平正义、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平安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亮点一:法治安康好声音响彻三秦大地

由安康市推出的普法精品剧《冤家路宽》,在该市各县区巡回演出后,受到省司法厅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委、市政府对通过文艺演出以案释法的普法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省委依法治省办专题下发通知,从7月起在全省开展普法精品剧《冤家路宽》巡回演出。安康市司法局精心组织演出活动,合理排出演出时间,克服天气影响、路途辗转等困难,于11月19日圆满完成了全部巡回演出计划。演出剧组每到一个市县区都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司法行政机关的大力支持和肯定,赢得了当地群众普遍欢迎。截至目前,该剧共计演出100场次,观众人数近百万人次,把法治安康好声音传遍了三秦大地,成为“六五”普法收官之年的强力之作。

亮点二:媒体法治宣传再添新平台

针对该市广播覆盖面广,受众人数多的实际,安康市委依法治市办办与市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法治之声》普法专栏,搭建“谁执法谁普法”平台。自3月份栏目正式开播以来,已播出93期,公安、法院、检察院、国土、安监、食药、水利等15个执法单位走进了演播室向公众宣传法律法规,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积极推动全市新媒体普法工作,10个县区全部开通了普法微博和普法微信,8个县开通普法手机报(短信)。其中,“法治石泉”微信,阅读量超过30万人次,在线为10000余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解答群众法律问题4000余个,在《法制日报》发布的2015年度政法机关微信影响力周排行榜中保持司法行政类前10名,成为全市利用新媒体法治宣传的成功范例。

亮点三:律师行业评等级晒诚信受到各方关注和好评

为了强化律师行业监督管理,推进律师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在全市律师行业创新开展诚信等级“双评”活动,力争用3年时间对全市20家律师事务所和所有律师分批进行诚信等级评定。同时,在市司法局门户网站建立律师行业信用查询平台和诚信档案,接受社会监督,打造法律服务诚信品牌。这一做法在安康市司法局召开的律师与人大代表面对面座谈会上,受到代表的一致好评。先后被人民网、中国律师网、中国长安网、陕西省政府网、安康日报等中省市主流媒体报道。

亮点四:服务经济建设领域不断拓展

创新搭建服务平台,积极组织律师、公证等法律机构发挥职能优势,服务经济建设,以适应经济新常态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开展了“法律服务进园区、助推企业新发展”活动,4名律师为“三区两园”担任法律顾问, 15名律师为20家县域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担任法律顾问,为园区企业办理公证240件,调解纠纷25件,提供审查合同等法律服务1287件。全市律师共为44名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担任法律顾问,为代表委员撰写的议案、提案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法律问题950件次。为259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积极为政府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亮点五:15000件矛盾纠纷在基层一线得到化解

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平利县建立的“老好人调解室”,紫阳县建立的“老哈调解室”成为人民调解工作有益探索。30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43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规范运行。举办了人民调解员培训班,培训骨干人民调解员200名;开展了首届“安康市金牌人民调解员”评选表彰活动。在“两会”、“国庆”、“五中全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了多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截至11月底,调解矛盾纠纷13899件,调解成功13546件,调解成功率达97%,大量的矛盾纠纷在基层一线得到化解,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平安稳定。

亮点六:2000余名困难群众享受到免费法律援助服务

开展“十项举措惠民生、法律援助解民困”主题实践活动和法律援助系列宣传月活动,深入基层,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等困难群众,开展面对面、零距离的法律援助服务;不断完善便民网络,依托工、青、妇、老、残、看守所和基层司法所设立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236个,在村(社区)、企业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1141个,初步形成“市县(区)法律援助中心—镇(办)法律援助工作站—村(居)企业法律援助联络点”法律援助服务网络。截至11月底,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953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6800余万元,2000余名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亮点七:社区服刑人员保持再犯罪零记录

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执法,严格调查评估、交付接收、管理教育、考核奖惩、收监执行、解除矫正等各个执法环节,防止脱管漏管。构建社区矫正“五化一保障”工作体系,与市综治办、中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协调,建立了社区矫正联席会议制度,规范了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评估工作;10个县区全部建成社区矫正中心。推进社区矫正监管系统建设,规范重点人员GPS定位监控工作,社区矫正人员信息录入率达100%。利用社会资源,加强特殊人群技能培训工作,有计划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为了让社区服刑人员同其他社会成员一道同步培育、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市社区服刑人员中开展了以“十个一”内容为载体的“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主题教育活动,促使他们养成知善行善的良好习惯,对社区服刑人员养成良好的道德风,成为守法公民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亮点八:文明创建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

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党组提出了利用3年时间成功创建市级和省级文明单位,着力改善单位的设施环境和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开展了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楼道、进办公室、进会议室”活动,邀请专家创作名言警句和廉政字画等艺术作品36幅,制作传统道德文化宣传展板10余幅、文明桌牌70多个,建设了藏书10000余册的干部阅览室,2015年9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在“三八”、“五四”、“七一”、“重阳”等节日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凝聚了人心,为开创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汇聚了强大的正能量。

亮点九:干部队伍教育和培训创新开展

搭建干部学习交流平台,开展“科长讲座”活动,1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根据本职岗位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谈认识、谈思考、谈体会,营造勤学、敏思、能说、善为的机关工作氛围;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将活动范围延伸到局机关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扩大了教育的覆盖面;创新开展了党风廉政“十廉”活动,倡导正确的廉洁理念和价值取向,使党风廉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社区矫正工作业务培训班,培训基层业务骨干和社区干部230名;举办了人民调解员培训班,培训人民调解员200名;邀请了全国律协律师培训巡回讲师团4位法学专家对全市175名律师进行了继续教育培训;按照中省部署,在律师行业开展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教育活动,引导律师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龚波)

来源:安康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