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白湾子中学教师郑国军坚守教育35年

12.11.2015  20:42
            35年来,定边县白湾子中学就如一棵树,不断成长,逐渐枝繁叶茂,在该县诸多乡镇中学中脱颖而出,它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很多人的努力,郑国军就是其中一员。


定边县白湾子中学教师郑国军给学生讲八大习惯

投身白于山区教育35年

            郑国军是定边县白湾子镇平梁湾村人,现年51岁。1981年从榆林师范学校毕业后便被分配到家乡的平梁湾村小学任教。“当时学校没有正规的校舍,只能到以前养驴的窑洞里上课,老师也短缺,不得已只好把几个年级的学生集中到一个又大又黑的窑洞里轮流上课。”郑国军说,窑洞口有很多裂缝,不时有泥块掉下来,恶劣的环境让他至今回忆起来都心有余悸,万一发生坍塌后果不堪设想。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在平梁湾村小学坚持任教10年,每天上课从家到学校上山下坡共计10余公里。             1996年,由于工作表现突出,郑国军被调到白湾子中学任教,教学环境也有了大改变。1998年,在一次赛教比赛中郑国军表现突出,当时该县教育局的领导有意将他调往定边中学任教,郑国军婉言谢绝,“农村是教育的一片热土,这里的学生求知若渴,很多学生是家庭的希望,相比县城,农村更需要我。”郑国军说他是土生土长的白湾子人,想为家乡的教育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心系白于山区教育的他,在山大沟深的白湾子镇一待就是35年,从普通的数学老师,成长为一名乡镇中学校长。 用爱践行教育理想

2012年,郑国军在白湾子中学独创了“陪餐”制度。所谓的“陪餐”就是校领导提前半小时试吃学生灶上的饭菜,试吃没有任何问题后,领导签字完毕再让学生吃,该校是全县率先实行此项制度的学校。在郑国军看来,学生健康无小事,保护好每一个学生的安全是校长不容推卸的责任。
            从教35年来,经郑国军劝说的退学学生重返校园的达一百多人。据他回忆,曾经有两名学生犯了错,怕被老师发现,由于害怕便要退学。郑国军耐心地给他们分析上学的利与弊,最后学生说,如果郑国军愿意为他们保守秘密,便同意重回学校。“现在这两名学生已经大学毕业并参加了工作,一个西安石油大学毕业后去东北工作,一个毕业后参加事业单位考试被分配到了白湾子镇政府工作。”郑国军说,身为一名老师,他最欣慰的事就是看到农村学生能通过接受教育走出白于山区,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该县教育局工作人员付彦璋表示,目前该县教育工作出现一种怪象,每年都会有20余名县城里的孩子来到白湾子中学求学。“以前很多家长都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县城读初中,而现在一些在县城工作的父母特地把孩子交到郑校长手中。”付彦璋说,家长深知把孩子交到郑校长手中,受到的教育和关怀并不比在城市里少。
            在郑国军的努力下,白湾子中学取得了耀眼的成绩,每年中考成绩位列全县前茅,2015年更是拔得头筹,八年级会考连续两年位列全县第二,他本人多次被评为教育先进工作者。

(责任编辑:徐绒绒)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