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用规划带动发展 走好新农村建设步伐

07.04.2016  09:41
  日前,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远方的家———长城内外》栏目组到宜君县拍摄的专题片,以宜君战国魏长城为主线,从全新的视角记录宜君独有的魏长城历史、关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及特色美食等,这些深深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引来一片叫好声。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传统的农业文明曾造就了无数富有诗情画意的乡间村落,令人遐想、让人向往;而如今行走于宜君乡村,一座座村庄园林化、一幢幢农居景观化、一处处景点多样化,令人目不暇接。   科学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先导。近年来,宜君县按照“特色鲜明、内涵全面、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要求,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原则,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突出区域性、统一性和配套性,改变过去城乡、镇村分别规划,单纯农民建房规划和边建边规划的传统做法,形成村镇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发展协调的规划体系,引导新农村配套建设全面发展。同时,按高中低档为农民免费设计各种符合本地风俗习惯、地方特色的户型,使新住宅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彻底改变了“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状况。   棋盘镇马庄村,过去80余户村民分散居住在多个居民点,村庄环境恶劣,房屋参差不齐,杂乱无章,道路蜿蜒曲折,泥泞不堪。自2012年以来,马庄村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把位于素有“十年九涝”的老马庄村民组整体搬迁至新修的通村水坭路旁,80余幢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新村楼房依山而建。   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不少好处,下官庄村90%以上村组道路实现了硬化,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占地200平方米,村民办事足不出村成为现实……如今,像下官庄村一样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宜君大地随处可见。   良好的生态是宜君新农村建设的优势。为加强农村环境的保护,近年来,继彭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后,太安、棋盘镇区集中安置点相继建成,先后实施了24个市、县级美丽乡村建设。移民搬迁1170户,5018口人住上了新房,解决了3.7万人的饮水问题,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农村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宜君县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为切入点,积极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并注重与改圈、改厕、改厨有机结合,注重与新农村建设和现代生态农业联动发展,着力形成“养殖—沼气—种植”的生态农业模式。   文明无止境,创建不停步。持续加大生态建设与管护力度,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全力推进水土保持、流域治理及矿区治理工作,该县被评为“陕西省林业产业强县”、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全国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林业建设示范县,福地湖被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个。聚焦重点领域,严控污染排放,治污降霾、废弃建筑物拆除、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行动扎实开展,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县城污水处理率全面达标,污染物减排指标全面完成,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均在280天以上。   目前全县已全力推进哭泉、福地湖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启动实施20个市级创建村,完成11个市县级续建村建设任务。同时,着力抓好村庄绿化美化、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不少村还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种植经果林,加工和销售旅游纪念品、农特产品等方式,发展农家乐、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等,为当地农民就业创收提供多种渠道。(来源:铜川市人民政府网)                 责任编辑/孙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