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网:宝鸡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试点建设

10.07.2015  19:44
          核心提示: 鸥鸟双双嬉碧浪,渔歌阵阵唱斜阳……如今的“千渭之会湿地公园”就是这样一番景象,宝鸡市委市政府紧密围绕生态环保理念,依据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和建设规范,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全省渭河综合治理、渭河三年行动和市域渭河“百里画廊“的战略部署,将”千渭之会湿地公园“作为宝鸡城市发展的中心地带和湿地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节点。

          鸥鸟双双嬉碧浪,渔歌阵阵唱斜阳……如今的“千渭之会湿地公园”就是这样一番景象,宝鸡市委市政府紧密围绕生态环保理念,依据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和建设规范,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全省渭河综合治理、渭河三年行动和市域渭河“百里画廊“的战略部署,将”千渭之会湿地公园“作为宝鸡城市发展的中心地带和湿地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节点。

          近年来,随着宝鸡城市的建设“东扩、南移、北上”建设战略实施,衔接宝鸡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水利、环保等建设战略布局,多方考察研究后,委托同济大学科学编制了《宝鸡市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与生态文化保护区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规》,明确了保护自然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质、改善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和承载宝鸡历史文化的目标定位,确立了 “一心”(湿地生态文化展示中心)、“两轴”(渭河景观人文轴、千河景观生态轴)、“五大功能区”(湿地展示区、湿地体验区、秦文化展示区、休闲娱乐区、管理服务区)建设布局。并按照近自然、原生态、最小化人工干预的设计原则,先后完成湿地保育区50米宽防护林带15公里和千河入渭口1500亩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千河西岸2公里景观林带及公园外围滨河休闲游园施工设计并付诸实施。

          2013年报批国家林业局通过批复成为试点区域,市政府立即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市级和县区18个部门为成员的湿地公园建设领导小组,按照生态学原理,采用生态技术和生物工程措施,对千渭之会区域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功能结构进行修复和重建,恢复原生态自然湿地,利用水生、湿生植物的水体净化功能,在河道滩涂地上,种植芦苇、菖蒲、香蒲、千屈菜等乡土水生植物,改善、净化水质,扩大野生动物栖息空间,丰富生物多样性。

          从去年10月至今年2月,在千河宝汉高速高架桥至西宝高速高架桥段,在湿地保育区栽植杨树、柳树等9.8万株,保护水面1.5万亩,种植芦苇88万株,马蔺、细叶芒等湿地植物120多万株;建成景观林带2公里,滨河休闲园1处60亩;绿化美化350亩,栽植大规格乔木树种3500株、花灌木23万株及播草7万平方米;堆建人工鸟岛3座,土石拦水坝2处,同时修建千河生态堤防3.5公里,占总任务15.1公里的23%。

          千渭之会按照国家湿地公园功能要求,统筹生态性、功能性、景观性和文化性,保障了湿地资源保护与自然修复和水文化景观,既符合实际,又体现特色,给周边的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河清水秀,休闲娱乐的文化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