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宝鸡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06.07.2015  15:09

汉台 网7月6日讯 在我国第三个“全国救助机构开放日”期间,宝鸡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打开大门,让普通市民走进来,探访这个陌生而神秘的地方。

据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救助管理处处长倪春霞介绍,我国目前有345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另有1949个救助站承担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职责。宝鸡 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任任转军在这个行业里是个名人,经常参加各种救助机构的经验交流会,他的开场白总是很得意地说:“你们那里有没有发现我们宝鸡的 乞讨流浪人员?没有吧?”宝鸡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接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在 此交会,流动人口数量庞大,安置、救助流浪乞讨人员任务繁重。宝鸡救助站、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宝鸡救助站及未成年人救 助保护中心于2012年被民政部评定为“国家一级救助管理机构”,2014年被民政部、团中央命名为“青少年维权岗”。宝鸡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是如何进 行未成年人保护与救助的呢?

党新宝的故事

党新宝,男孩,年龄不详。党新宝是救助保护中心给他起的名字,意思是“新来的宝贝”。党新宝在2014年10月8日深夜被一位好心人送到救助站 接待大厅。送他来的人丢下一句“街上拣的,太可怜了”,不愿再多说,匆匆离去。“孩子送来时,衣衫脏破,精神恍惚,没有任何身份信息,身体极其虚弱。”宝 鸡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副站长杨珺告诉记者,当时孩子没有语言能力,无法和任何人交流。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第一时间把孩子送到了当地医院进行医疗检查和治疗。经医院诊断,这个孩子患有严重的营养不良,精神发育迟滞伴有精神障碍。 救助保护中心到当地派出所登记报案,通过110报警台及社区帮助党新宝寻亲。在派出所寻亲未果的情况下,救助保护中心又通过当地电视台等媒体为党新宝寻 亲。

在医院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后,党新宝身体渐渐好转,被接回到救助保护中心。因为智力障碍,党新宝刚来的时候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将近一年的专 业康复后,现在的党新宝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在救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可以散步,学会自己吃饭,一点一点地恢复了生命的活力。

已经将近一年了,我们还是没有得到任何党新宝的身份信息。再经过进一步康复治疗后,我们会把党新宝送到当地的儿童福利中心。”杨珺告诉记者。

在救助保护中心,记者看到了党新宝的档案。档案清楚地记录了党新宝进入救助保护中心以来的所有的情况,包括党新宝的医院诊断证明、派出所报警证明,康复进展情况。

杨珺介绍说,在救助保护中心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党新宝一样的档案,档案里不仅有文字记录还有影像记录。“这些记录不仅是为孩子寻亲、治疗提供依据,也是我们工作的必要程序,方便公众社会对我们的监督。”杨珺说。

记者在救助站内看到,这里有多媒体电教室、阅览室、手工室、心理辅导室、康复训练室、餐厅等设施场所,功能一应俱全。孩子们的宿舍摆设温馨,床 铺整理得干干净净,上面摆放着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儿童玩具。在宝鸡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还有很多被遗弃的智力障碍儿童。这些孩子在救助保护中心可以获 得24小时生活护理、教育、心理支持、医疗、康复等专业服务。

保护从被动到主动

宝鸡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不止于站内,近年来他们深入山区、社区、学校等地,针对父母死亡、服刑、智障、残疾、患有慢性疾病、长期在外打工 的孩子,对他们展开早期干预和帮助,从源头上预防困境儿童外出流浪。目前,每年固定帮扶的孩子160名左右,登记在册的跟踪服务儿童达280名以上。

前几天刚刚来到救助站的7岁女孩婷婷(化名)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中心人员发现的。婷婷的母亲2013年因吸毒去世,父亲也因吸毒患上了艾滋病,被发现时婷婷正和父亲的“毒友”生活在一起。

任转军说,宝鸡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针对困境未成年人,尤其是家庭监护缺失的,多次进行家访,并联系未成年人所在村镇、公安机关及法律部门, 着力解决困境未成年人监护权转移问题。“目前该项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寻求法律法规的支持,从而规范工作流程、形成工作模式。”任转军说。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定期与山区困境儿童见面,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组织心理工作者进入山区为孩子们开展不同的主题小组 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中心还为留守儿童开展了“儿童预防性侵犯”的安全培训课程;为山区困境儿童进行生活费用补助性支持;并通过为山区困境儿童寄 送贺卡的方式给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救助站的工作法宝

宝鸡救助站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作为一个事业单位共有编制30人,目前缺编4人。可是宝鸡救助站的工作量是惊人的:全年 救助量约6000余人次,其中未成年人5000余人次。“我们的救助站之所以能够有效地运转,是因为我们有法宝,那就是依靠社会力量,引入社会组织。”任 转军说。

在宝鸡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长年驻扎着一个社会组织——“宝鸡新星流浪儿童援助中心”。这是由宝鸡民政局主管的“民非”机构,成立于2006年,是全天候从事流浪、困境儿童援助及保护工作的民间公益机构。“我们在救助能力和服务的专业程度上都达不到社会的需要,所以我们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 社会组织,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任转军说,“救助站免费为专业服务团队提供工作场所、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今年每月投入5.2万元购买了20个工作岗 位。

新星流浪儿童服务中心有心理咨询师、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外籍儿童教育专家等20名工作人员,为受助儿童从短期紧急救助,到中长期生活援助、教育援助、心理辅导、社会支持、技能培训,以及成长规划、救助服务转借等多方面提供专业服务。

新星流浪儿童服务中心主任杜成飞告诉记者中心除了依靠政府购买服务以外,还积极进行民间筹资,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对流浪、困境儿童早期干预和救助保护结合的创新服务模式。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可以说是双赢,社会组织能够发挥所长,政府能够解决服务能力不足的困境。总结宝鸡救助站的优势,那就是在流浪乞讨救助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领域,政府和社会组织实现了资源共享。”倪春霞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