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部门预算 深化财政监督——宝鸡市金台区人大强化部门预算监督纪实

07.07.2015  13:34
      部门预算是财政预算基础和保障,是政府财政管理的“牛鼻子”。近年来,宝鸡市金台区人大把财政监督的触角向下延伸、向外扩展,盯紧部门预算,牵住财政管理的“牛鼻子”,促进了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了人大审查监督政府财政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预算编制紧盯部门预算         过去,政府财政预算编制过粗,一般只是一个总的收支预算分类表,部门预算基本没有;人大在进行审查时,只能是过过程序、走走过场,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针对这一情况,2012年换届以来,该区人大要求政府财政部门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并在编制年度预算草案时,细化预算科目,编好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逐步做到部门预算编制细化到收支的类、款、项、目,具体落实到单位、人员和项目上,每年初组织对政府年度财政预算草案进行审查时,除了对区本级预算收支指标、明细表和方案评审考量编制完整以外,重点看各个部门所有的收入、支出是否都在预算中加以反映?各种收入(包括专项资金、规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其他收入)是否都纳入预算管理?是否全面推行了部门零基预算,并将各类支出细化到具体的款和项?同时审查“人头经费”核算是否合理?公用经费是否按有关标准分类定额?而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供财政部门进一步修改完善,向人大提供包括年度收支安排、预算指标分配的明细情况和名词解释等资料,为做好预算初审提供参考依据,既推动了部门预算改革,又增强了预算审查监督效能,确保了部门预算编制细化到位。目前,区财政纳管的所有部门预算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部门预算逐步走向了正轨化、规范化、科学化。       强化部门预算执行约束       建立和完善部门预算制度是基础,强化部门预算执行是关键。为了强化预算约束,加大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该区人大坚持从破解和规范部门预算执行难题入手,一方面要求政府财政部门在人代会审批通过区本级财政预算的30个工作日内,及时将部门和单位预算以及各类不同的资金按统一的标准审核、申报、批复,并一次划拨到位,定期向人大反馈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加大监督检查,强化部门预算约束,规范预算执行。每年选择4——6个预算单位,通过听取相关部门介绍,查看报表资料,重点了解部门预算落实及执行情况;对照财政审批的部门预算表,逐一核查部门预算各项指标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执行是否到位?账户管理是否规范、账务往来有无问题、财务资料是否真实?是否坚持“收支两条线”,非税及预算外收入有无不入帐搞体外循环、坐收坐支现象,专项资金和重点项目资金分配、支付和使用是否安全有效?有无截留、沉淀或挤占、挪用行为?预算资金有无串户、改变资金使用用途,超支现象?近三年来,紧盯重点支出与项目安排,先后借助财政和审计力量,对区教体局、林水局、卫生局、文广局和区法院等部门和单位的预算执行及项目投资、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收支两条线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责成审计部门在做好对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资金进行审计的同时,把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和财政同级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每年有计划、有针对性选取一些涉及资金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预算单位延伸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督促整改,强化了部门预算约束,规范了收支行为,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深化部门预算公开         深化公共财政改革,旨在推动部门预算的公开透明,实现“阳光财政”。为了将公共预算置于“阳光”下,使部门预算更加透明,从2013年开始,该区人大不仅要求政府及财政部门应及时将人大审批的区本级年度财政预决算情况在政府网站或财政内部网站上进行公示,督促区政府主动向社会摊开“自己的账本”,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要求区财政分批次将全区所有部门、单位的预决算情况,以及部门预算管理使用、“三公”经费进行全方位公开。既要公开预算政策、公开预算标准、公开预算结果;又要全方位披露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资金收支活动信息,将完整的部门预算开支信息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从而使部门预算更加科学透明,资金使用和监督管理更加合理、合法、有效。经过多方不懈努力,2015年全区财政、部门预决算公开由2013年的39个试点部门扩大到所有区级部门和镇街单位,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或部门网站做到了财政、部门预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全部公开,从而促进政府财政预决算的决策更加科学透明,部门预算收支管理及资金监管更加到位,确保国家的“钱袋子”更加安全。         (张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