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支队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实战拉动演练纪实

24.07.2015  20:44

      “金台告急!2015年7月22日10时03分,宝鸡市金台区胜利塬发生里氏6.5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多处建筑损毁坍塌,有人员被困……

      刻不容缓的急令

      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地震发生后,宝鸡支队立即启动宝鸡市地震应急救援预案,迅速调集特勤中队、广元路中队、新华路中队携带个人防护装备、破拆、搜救、照明、通信以及个人72小时自我保障物资背包赶赴支队集结。10时30分,地震重型救援队45名官兵、10辆消防车和2条搜救犬全部集结完毕。陶万千政委现场进行战前动员,部署作战任务,命令宝鸡市地震重型救援队立即向灾害地点挺进。

      紧张有序的挺进

      由消防指挥车、地震救援车、器材保障车、后勤补给车、通信指挥车组成的地震救援车队,沿宝鸡市滨河南路、金渭路、宝烟路全速开进。按照演练设置,因地震造成道路损毁,车队在行驶10公里无法继续前行,指挥部立即组织官兵将成吨的车载切割、搜救、通信、破拆装备、电源动力等器材装上手推车,按照“72小时自我保障”要求,带齐个人保障物资装备,采取肩扛手提、前拉后推等方式向灾区挺进。徒步携装途中,一路都是急剧上升的陡坡,部分路段坡度甚至达到35度,加之正值酷暑,对官兵体能意志和装备携行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途中,有队员磨破了脚,被纤绳勒伤了肩膀,有人中暑……,可是没有一名队员发出怨言,没有一个队员掉队。一路徒步前行的陶万千政委时不时给大家鼓劲、加油,看到战士被烈日晒的汗流浃背,他把自己的水递给大家,看到坡度大战士们吃力前行,他立即上前与战士一起推车,汗水顺着他的脖颈往下流,他甚至顾不上去擦……;张根选参谋长全程携带个人72小时自我保障物资背包,始终带头走在队伍最前面。全体官兵都被这无声的举动鼓舞着,整个救援队伍士气高昂、团结奋进,争分夺秒的向“灾区”挺进。

      突如其来的暴雨

      13时15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徒步负重急行军,各救援力量顺利抵达“灾区”,指挥部下令搭建帐篷,队伍就地休息,补充体能、热量、水分后投入救援。同时,通信小组现场架设卫星便携站,利用3G图传全程将现场画面传至作战指挥中心,实现救援现场、前方指挥部、后方指挥部音视频互联互通。正当帐篷框架刚刚搭建,前一秒还骄阳似火的天气突然狂风大作、天气变暗,紧接着暴雨如注、倾泻而下,官兵们又开始了一场与恶劣天气进行的斗争,按照各自分工,搭建帐篷、整理器材,在最短时间内转移了救援装备。一个小时后,雨停天晴,鲜红的救援旗帜飘扬在了灾区现场。

      分秒必夺的奋战

      时间,是赢得胜利的前提,地震救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与时间赛跑,同死神竞速。22日16时,救援官兵有条不紊地分散在各个预设的灾害处置现场进行搜救。“有人吗,我们是消防部队的,我们来救你了……”一分队用雷达生命探测仪、视频生命探测仪等设备竭尽全力,极尽所能,开展拉网式搜索,不放过震区的每一寸废墟残垣;二分队2名特殊的“战友”也为营救生命发挥着特殊作用,“Peter、有福,搜!”废墟上,两条搜救犬不停地爬上爬下,用灵敏的鼻子不停地嗅着、搜寻着,训导员神情凝重,不停地给搜救犬指示着方向,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犬的一举一动……;现场上空,2架无人机持续进行高空侦察,尽可能大范围的搜寻被困人员。4名被困者陆续被发现,其中2名被困者分别被楼房废墟掩埋和困于竖井之中,根据现场情况,三分队立即实施救援,队员们利用凿岩机、无齿锯、机动链锯等器材,小心翼翼的对预制板和其他物体进行破拆;竖井边,四分队用三脚架将一名队员吊入井中将被困者进行固定,心急如焚的救援官兵挥锹、切割、手刨、悬吊……在钢筋水泥和狭小空间与灾魔和死神展开较量。非常时刻,非常作风,在紧张的救援中,战士们的手指磨出了血,汗水浸湿了衣服,充分展现了宝鸡消防官兵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坚韧的战斗精神!

      坚强有力的保障

      除设置演练科目外,政治鼓动、后勤保障、宣传保障和通讯保障也是这次演练的重要科目。政工干部全程为大家加油鼓劲,在演练中积极发现典型,号召大家向表现突出的官兵学习;卫生队医师开展全程巡检,对中暑、擦伤的官兵及时治疗,防止非战斗减员;宣传人员全程跟踪拍摄,记录官兵精彩瞬间,主动邀请华商报、陕西电视台、西部法制报、宝鸡日报、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演练信息;通信保障小组通过卫星便携站、350M无线电、POC手机、卫星电话、无人机等通信手段实现了现场指挥部与支队指挥中心、总队指挥中心的音视频通信。刘晓中副局长、陶万千政委更是心系官兵,22日晚,官兵们休息就寝后,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挨个查看官兵是否睡的香、睡得好,他们的亲切关怀足以赶走一天的疲惫。

      针对日益复杂的抢险救援形势,全市消防官兵时刻以“练为战”为指导思想,通过多种练兵形式不断提高官兵在各种复杂情况下的灾害处置能力,为守卫一方平安、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