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文理学院青年教师冯国栋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

08.04.2016  18:10
            近日,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第351期刊发了宝鸡文理学院在读博士冯国栋作为第一署名作者在沸石分子筛材料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利用羟基自由基加速沸石分子筛晶化过程研究》。冯国栋是吉林大学于吉红院士研究团队的主要成员,这是宝鸡文理学院教师首次在化学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论文揭示了该研究团队最新的科学发现,即:羟基自由基存在于沸石分子筛的水热合成体系,并可以显著加速沸石分子筛的晶化。通过紫外照射或Fenton(芬顿)反应向沸石分子筛水热合成体系额外引入羟基自由基,能够显著加快沸石分子筛的成核,从而加速其晶化过程。这一发现是无机微孔晶体材料生成机理研究方面的重要突破,使人们对沸石分子筛的生成机理有了新认识,为在工业上具有重要需求的沸石分子筛材料的高效、节能和绿色合成开辟了新的路径。             很多人提到化学,尤其是大学化学第一反应都是复杂晦涩,往往容易对这门学科望而却步,因此冯国栋在教学中喜欢将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和同学们交流。他秉承的方法是将复杂的科学问题尽量通过自己的理解给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同学们也容易理解。而且将生活中的事物、现象与需要讲解的内容相联系也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同学们从各个角度理解教学内容、理解生活,体验到化学这门学科独特的魅力。他也因为在教学中独特新颖的教学方式而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冯国栋像很多人一样格外注重创新。他认为科研最重要的是质疑精神,很多时候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才会为创新创造条件。他在宝鸡文理学院工作时主要从事的是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以及有机无机框架材料的研究,曾获得过宝鸡市第14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等多项荣誉。但宝鸡文理学院一些老教师的科研精神和敬业精神是最令他难以忘怀的。很多年近半百的老教师深夜还坚持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这无疑对他是一种激励和榜样。他认为宝鸡文理学院的科研资源一点都不比其他高校差,而且学校领导对教师科研也非常支持,拥有一个有战斗力的科研团队是科研成果突出的基础,所谓任何一个优秀的成果都不是哪个个人能做到的,背后都必须有一个出色的团队在帮助实现。作为文理学院的一份子,他坚信也期待着学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打造出更多优秀的科研团队,在科研方面取得更加突出的成就。             在文理学院已经十多年了,文理学院就像家一样,对家有什么感情,对学院就是什么样的感情,虽然冯国栋现在远在他乡,但他始终念着学院,也希望学院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             冯国栋毕业于燕山大学精细化工专业,2005年7月来到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系工作,在取得硕士学位后于2013年9月在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2009年以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2篇,申请国家专利4项,主持省级、厅级项目各1项。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