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爱老人爱心助残

27.09.2014  21:05

大妈我来给您理发!

宝鸡市金台区陈仓园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特写

社区志愿者正在为老人理发。

佘大妈,我们来看您啦!您不着急,慢慢来开门。”9月23日早,小雨淅淅沥沥,宝鸡市金台区陈仓园社区的志愿者郑翠莲和8名志愿者打着伞,如约来 到位于宝鸡市陈仓园一区的佘桂英老人家。老人腿有残疾,郑翠莲站在门外反复嘱咐,生怕老人有个闪失。“姑娘,下着雨还让你们跑一趟,快进来!”拄着双拐的 佘桂英一打开门,就热情地招呼大家进屋。从房间昏暗的光线、凌乱的物品不难看出,这是一个重病老人的家。今年70岁的佘桂英独居多年,两个孩子都在外地 工作,一年回来不了几回。6年前,佘桂英左腿手术落下残疾,至今左腿比右腿短10多厘米,一遇天阴下雨就疼痛难忍,就更别提出门了。自打老人生病后,宝 鸡市陈仓园社区就把佘桂英列入重点照护对象,并为她办理了低保,每隔几天,就有志愿者上门帮她买菜、打扫卫生、陪她聊天解闷,几年下来,佘桂英把常来家里 的社区志愿者都认下了。郑翠莲就是其中的一个,每到月底,郑翠莲就会抽出时间,拿上工具,到老人家里,给她理发。“一到月底,就惦记着来看看大妈,心里很 牵挂!”郑翠莲说。

寒暄片刻,大家立刻忙活了起来,宝鸡市民政局副局长曹建国挽起袖子,擦起了 窗户玻璃;社区主任李玉琴拿起抹布,擦拭桌椅;志愿者李平手脚麻利地帮助老人做家务,郑翠莲则把老人扶到椅子上,围上围布,动手给老人理发。“佘大妈,您 看您头发都白了,我给您焗个油,显得精神!”郑翠莲笑着对老人说。“我一个月都出不了一趟门,不弄那玩意,还浪费你时间!”佘桂英连连摆手。“没关系,咱 俩说着话,一会工夫就好了!”在郑翠莲的劝慰下,老人同意了这个善意的“请求”。

一个半小时过去了,在志愿者与老人的聊天中,原本昏暗的房间打扫亮堂了,凌 乱的物品摆放整齐了,老人一头白发也变成了乌发,显得精神了许多。“不是大家帮我这个老太婆,我早都见阎王了!”看着一张张熟悉的笑脸,老人由衷地说。服 务结束了,老人拉着大家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对这个独居、出不了门的老人来说,志愿者带给她的不仅仅是志愿服务,更是一次温暖的慰藉。

这是宝鸡市陈仓园社区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老人”活动第一天的一个场景,当 天,陈仓园社区的70多名志愿者冒着细雨,共到8位老人家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他们用笑脸点亮了老人的生活,用爱心服务赢得了老人的认可,也诠释着志 愿服务的意义…… (记者郑晔)

宝鸡市渭滨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自费助老暖人心

最近的连阴雨天气让气温逐渐转凉,空巢、独居、困难老人会不会缺少棉被和御寒的衣物?重阳节前夕,宝鸡市渭滨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志愿者自掏腰包,购置了棉被、衣服、窗帘等生活用品,于9月24日送到辖区7户经济困难的空巢老人家中。

太感谢这些志愿者了,太感谢党和政府了!”当日上午,当志愿者把崭新的被褥和衣服送到特困户刘桂琴、张辉一对空巢老人家中时,老两口激动不已。今年已 经74岁的张辉和68岁的刘桂琴由于无固定工作,长期以来靠政府低保生活,一对儿女也远在外地打工,老两口生活十分拮据,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夫妻俩的 身体也每况愈下。近几年,宝鸡市渭滨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照护员就成了他们的临时儿女,照顾他们的生活。由于家庭困难,老两口一直租住在市区货场路一间不 足2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被褥等生活家居用品已经十分破旧。宝鸡市渭滨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志愿者把老人家困窘的情况记在心里,并在辖区走访调查中发现, 还有一些经济困难的空巢老人和张辉家的情况相似,有些居住条件艰苦的老人甚至家中连窗帘都没有。为此,志愿者决定自掏腰包捐款集资,为7户困难老人购置 棉被、衣服、窗帘等生活用品。“最终大家共同捐出了1000元。这些照护员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100元左右,十分有限,但长期和老人们在一起,他们已经 成了老人的‘儿女’,看到老人有需要,大家都愿意尽一点绵薄之力。”宝鸡市渭滨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陈瑜说,也希望有更多的热心人能够关注这些空巢困难 老人,让他们安度晚年。(记者谭琳)

爱心助残传美德

宝鸡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帮助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升学小记

我们残疾学生,十几年来,克服困难,发奋苦读,终于考上了大学。接到录取 通知书的一刹那,我们是那么幸福和激动,然而随之而来的学费却让我们又陷入了无助和彷徨。是宝鸡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我们贫困学子点燃了理想的火炬,鼓起 了我们前进的风帆,增添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心灵上的慰藉,精神上的鼓励。

这是在前不久举行的残疾考生助学金捐赠发放仪式上,受赠考生代表贾元萍的发言,她的一席话道出了所有受赠考生的心声。

宝鸡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从2010年开始,以帮助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 “成就升学梦想,改变人生命运”为主题,实施了“集善助学育才工程”自主创新公益项目。到目前为止,先后资助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168名,残疾人 子女765名,在校中小残疾学生600多名,共资助人民币187.42万元。

动员社会各界献爱心

2010年至2012年,宝鸡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残疾 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发放的助学金,是从募集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进行资助的。从2013年开始,基金会联合有关部门,在驻宝异地商会和出租车行业,开展为期五 年的“集善助学育才工程”活动,并在宝鸡市 新闻 媒体上发出公告,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伸出友谊之手,奉献关爱之情。近两年异地商会的60名 企业家和12个出租车公司的老板与95名残疾考生结成对子,造册登记,召开会议,现场捐赠。这样做的结果,捐赠人放心,受赠人舒心,双方都满意。宝鸡 市台州商会会长徐道良连续两年捐赠2万元,资助6名大中专残疾考生。他代表捐款的企业家在会上深有感触地说:“帮助残疾考生实现大学梦,是我们企业家 应尽的义务,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将这一‘集善助学育才工程’进行到底,希望受助考生自信自尊,自强自立,放飞梦想,健康成长,学习知识,改变命运,与正常人 一样快乐幸福有尊严地生活。”“集善助学育才工程”的实施,得到了宝鸡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宝鸡市委书记上官吉庆对残疾人工作一直记在心上,抓在 手上,一些重大活动不但亲自参加,还带头捐款,资助残疾人家庭子女入学深造,为残疾人事业倾注了真情,奉献了爱心。宝鸡市其他领导也都高度重视残疾人福利 事业,经常为基金会排忧解难,提供帮助。在宝鸡市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宝鸡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短短四年多时间,就有1000多户爱心企业和近万名爱 心人士为残疾人捐款1530多万元,引进实施助残项目40多个,涉及资金5800万元,使6万多名残疾人从中受益。中元集团、聚丰集团、禧福祥酒 业、红旗民爆集团、科达纸业等六户企业,设定了为期五年的“爱心助残基金”,每年捐赠84万元,用于残疾人救助。育才玻璃集团,从去年开始,设立爱心育 才助学基金,连续五年每年捐赠10万元,用于资助考上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人,连续10年每年为残疾人捐款2万元,他的善行 义举使人感动,令人敬仰。一位救人英雄将市政府发给自己的奖金,全部捐给了残疾朋友。基金会的几名领导和工作人员,带头设立为期五年的个人助学冠名基金, 表达了自己扶残助学的一片心意。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感召下,每月收入不 到2000元的893名出租车司机,宁愿自己节省一点,也要为残疾考生捐赠一些,虽然每人捐的钱数不多,但情义无价啊!这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 的传统美德。

每笔捐款资助公开透明

为了帮残疾考生圆梦,每年高考结束后,宝鸡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就会通知各县 区残联,对当年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逐个摸底,造册登记。对符合条件的残疾考生和残疾人子女,由各县区残联初审后,报市残疾人福利基金 会审核确定,予以资助。与此同时,基金会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在校残疾学生,也进行调查摸底,造册登记,研究审定,应补尽补,不让一个孩子因缺少学费而辍学。

宝鸡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日常工作中,坚持阳光运行,规范操作,将每一笔捐 款及捐款使用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定期公示,接受监督。年终,编印会刊,逐项公布,广泛宣传,启迪他人。对“集善助学育才工程”项目的实施也与其他捐赠一 样,逐人造册登记,双方结成对子,举行捐赠仪式,现场发放给考生。年终在会刊上,将捐赠人与受助学生逐一登记,向群众公示,向社会公开,这样做的结果,捐 赠人高兴,受赠人满意。宝鸡市的“集善助学育才工程”项目已实施近五年,随着时间的延续,这朵灿烂的集善助学之花,必然结出丰硕的育才之果。 (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