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扎实推进环保重点工作 改善环境质量

20.10.2016  00:39

  数据显示,1-9月份,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33天,位居全省第一;预计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减排指标同比分别下降1%、1%、2%、2%,挥发性有机物零增长;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各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标准。区域环境质量总体安全稳定。

  丹江等流域水污染防治扎实有效。先后制定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2016年工作实施方案》、《商洛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全年策划实施8类59个治污项目,截止9月底,完成投资3.97亿元,完成治污项目27个;坚持每月对各县区出境断面水质进行常态监测和通报,实行环境监督暗访季度常态化,召开全市环境突出问题集体约谈会,交办整治任务。水环境质量安全稳定。

  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扎实实施建筑扬尘、道路扬尘治理等防控措施,制定印发了《商洛市大气污染防治2016年工作方案》,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审核公示了第三批燃煤锅炉拆改信息,对2013年以来燃煤锅炉奖补申请进行了“回头看”,核定我市符合燃煤锅炉拆改奖补标准要求的116家、167台、324.067蒸吨,申请奖励资金1321.268万元;对符合奖补要求的31家加油站、5台油罐车进行了审核公示,申请奖补资金57.9万元。

  污染减排卓有成效。建立完善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运行长效机制;召开了现场推进会,强化督查预警,加快项目实施。截至9月底全市28个重点减排项目完成27个,完成率96%;完成了245家工业企业、126家养殖企业环境管理统计。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减排指标全面完成。

  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有力。完成了《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核查、核算,完善了相关档案资料,顺利通过了国、省考核。配合省厅开展了“十三五”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相关基础调查工作。开展了对中央资金支持的15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的专项督查,组织召开了全市重金属等环境突出问题约谈会,落实了“政府属地、部门监管、企业治理”三个主体责任,加大了突出问题整改,确保了区域环境质量安全。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力推进。召开了工作推进会和协调会,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场执法监督检查和明查暗访,强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的落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管理网格化,对全市七县区2015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进行了省市督查,印发了《督查通报》。截止9月底,2015年度全市7县区33镇131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基本完成。今年申报的商南、镇安2个县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县,商州区板桥镇等20个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镇,商州区陈塬街道蟒龙峪村等18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

  环境执法应急监管不断强化。1-9月份,全市出动环境监察执法人员200余人次,大力开展环保大检查和违法违规项目清理整顿工作,全市2015年环保大检查发现的277家企业环境问题已整改到位233家;272个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已整改到位198个。协同市公安局对全市7家污水处理厂和涉及危险废物单位开展了两次专项检查,发现存在环境问题7家,立案查处2家,市级挂牌督办4家,限期整改7家,移交公安1家。组织开展了全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县、饮用水源地及畜禽养殖专项检查。会同国土部门开展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检查,现场移查疑似采矿点位97个。开展“双随机”抽查活动,共抽查污染源企业38家,对存在问题的交由县级立案查处3家,限期整改3家,加强监管4家。认真办理群众环境信访投诉,1-9月份全市共受理各类环境信访投诉问题391件,查处率和群众满意率均为100%。加强环境应急管理,修订了《商洛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与国土、安监联合开展非煤矿山企业及尾矿库环境风险防控工作,建立了环境风险防控信息档案和全市尾矿库环境数据清单,对辖区饮用水源、国省控重点污染源,沿江沿河化工、尾矿库、涉重等企业进行全面排查,确保环境安全。成功组织开展了全省尾矿库环境安全应急演练。

 

 

 

 

(责任编辑: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