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强化五种意识 切实增强监督实效――南郑县人大积极探索创新监督工作方式

19.03.2015  12:39

      近年来,南郑县人大常委会紧扣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改革创新,依法行使职权,增强监督实效,提升履职能力,有力地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贡献。
      强化责任意识,在监督认识上从“无关紧要”向“至关重要”转变。 通过多种渠道,让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坚定“人大监督不仅是一种法定权力,更是一种法定责任。不能很好地履行监督职权,就是对人民的失职”的监督理念,切实纠正“人大是二线”、“人大无作为”的错误理解,克服了“怕得罪人、怕影响关系”的顾虑,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切实担负起监督工作重任,理直气壮而又热情高昂地开展依法监督。
      强化大局意识,在监督内容上从“事无巨细”向“突出重点”转变。 除监督好公共财政、人民的“钱袋子”以外,从事关民生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群众反映的焦点热点问题入手,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把工业园区建设、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文化大县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问题列入县人大常委会议的重点审议议题。
      强化效能意识,在监督手段上从“程序监督”向“实质监督”转变。 综合运用代表视察、专题议政、专题询问、执法检查、履职监督等监督手段,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发放调查问卷、调阅资料、广泛座谈、走访调查等措施,增强监督针对性。
      强化创新意识,在监督途径上从“护旧守成”向“探索创新”转变。 县人大常委会探索出以“公示制、通报制、询问制、评议制、激励制”提高人代会质量、以“会前调研‘反馈制’、会议审议‘票决制’、审议意见‘主任会议把关制’、落实审议意见‘通报制’、办理情况‘公示制’”提高县人大常委会议审议的针对性和审议意见的落实率。
      强化能力意识,在监督主体上从“一般要求”向“能当大任”转变。 充分利用县人大中心学习组集中学习、县人大机关周一例会学习、专家讲法等各种学习机会,引导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学习研究《监督法》,熟悉基本法、掌握实体法、弄清程序法,切实增强履职能力。

        (胡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