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审美“邂逅”古音古韵:“后浪”助推非遗“出圈”
中新网西安8月7日电 题:现代审美“邂逅”古音古韵:“后浪”助推非遗“出圈”
作者 张一辰 杨英琦
秦筝、阮、箜篌、琵琶……洁白的布景下,一群年轻人手持古乐器、身着唐代服饰端坐其中。随着他们拨动琴弦,内地歌手腾格尔拱手一揖,用陕西话开腔演唱……
近日,由西安鼓乐演绎的《西安人的歌》音乐视频在网络广泛传播。宛若画中人的“唐宫仕女”们与“神似”李白的腾格尔“同框”引起网友热议,西安鼓乐也以其独特的音律走进了大众的“耳朵”。
“因为西安鼓乐以唐代音乐作为代表,所以我们采用唐代的服饰妆造,从视觉到听觉都体现出古与今的碰撞结合,希望通过现代审美的方式给当代年轻人展现不一样的古老乐种。”参与此次表演的乐团古琴演奏者薄鸿宇坦言。
西安鼓乐始于汉,盛于唐,是内地迄今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器乐乐种之一。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保留了唐宋以来多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传统,因而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薄鸿宇认为,西安鼓乐带着一种古今的穿越感,而正是这种难得的体验有了“出圈”的“基因”。“歌者的演唱将歌曲中所蕴含的一种西安情结和风土人情进行了独特的表达,再结合西安鼓乐的演奏,这对弘扬中华文化以及提升西安鼓乐知名度都具有积极意义。”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此间孕育出了很多珍贵的非遗文化。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少非遗如秦腔、西安鼓乐等均面临着保护传承举步维艰、普及推广程度不高、社会影响日渐衰退等问题。为保护陕西的文化符号,做好秦腔艺术的“活态传承”,在2021年7月举行的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陕西省秦腔艺术传承发展条例(草案)》提请审议。
事实上,秦腔与华阴老腔早已在各大社交平台率先“出圈”。从歌手谭维维融合华阴老腔创作的歌曲惊艳“全网”,到画质模糊的秦腔视频被满屏弹幕“全覆盖“,曾经出现在“爷奶辈”收音机里的曲调,不再困囿于受众的单一性,反而随着越来越多“后浪”的助推,在各种场合“你方唱罢我登场”。
“我觉得西安鼓乐很神秘,刚开始学习较难进入状态,时间久了才慢慢体会到这其中的音乐力量。”28岁的打击乐演奏者路章伟说道,他接触西安鼓乐已有十余年。“我们乐团都是年轻人,我们觉得在保护传统的同时做出一些创新,才能吸引现代的年轻人,才有利于把鼓乐更好传承下去。”
华阴老腔中的“摇滚属性”、秦腔戏文里的“怼人”特色……显然,上述非遗项目是经过了一定的“包装”才令年轻人品出了其中的“滋味”。
“让年轻人直接学习这些,他们根本接受不了。”西安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社负责人齐兴峰笑言,“我们曾经的规矩是传内不传外,但现在早已打破了这种规矩,为了传统文化更好传播,通过创新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它,才能让这些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完)
【编辑:梅镱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