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审计局积极探索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

27.05.2015  19:16

  铜川市近年来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多、覆盖面广的特点,充分发挥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的统领协调作用,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

  一是明确审计对象,建立全覆盖审计网络。2012年,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了《铜川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范围进行了明确划分,既包括市、区(县)两级部门单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又包括区(县)、镇(街)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为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全覆盖奠定了基础。同时结合铜川实际,组织实施了新区和工业园区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全市构建起从部门"一把手"到企业董事长,从区(县)委书记、区(县)长到乡镇长和街道办主任,以及主持工作一年以上或者实际负责本部门单位常务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全部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网络。

  二是分类管理审计对象,有计划实施审计全覆盖。  为了坚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一把尺子”量到底和不出现“盲漏”、“死角”,铜川市审计局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科学合理地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计划,努力营造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执行的公平公正氛围。我们探索制定并严格执行《铜川市市本级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按单位工作性质、经济活动规模、管理使用财政资金(资产、资源)量等,将市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划分为一、二、三类,对各类审计对象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审计频率;对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上的领导干部,以任中审计为主,坚持实行一个任期必审制度。

  三是科学统筹计划,坚持逢离必审原则。一是充分征求意见。在年度计划制定上充分征求经济责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并与相关成员单位反复沟通协调,拿出初步名单;二是合理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在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安排上既要尊重被审计单位领导以往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实际,又要参考被审计单位接受其他审计情况,既避免重复审计,又要防止出现审计“真空”和“盲点”现象;三是坚持逢离必审原则。每年在安排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时,对凡是市委调整的各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坚持统筹安排,做到  “逢离必审”。

     四是突出重点内容,提高审计质量。将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纳入审计监督范围,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国务院"约法三章"、自然资源资产责任、机构编制、铜川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意见和领导干部本人遵守廉洁从政等作为重要审计内容。同时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职能职责不同,对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着力关注政府性债务、重大经济决策、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决策管理等情况;对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着力关注国有资产的采购和处置、重要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情况;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重点关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运转等情况。通过明确各类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审计内容、审计重点,有效地提高了经济责任审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