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富县桥路车间隧道里"看守工" 不计条件奉献

08.02.2016  13:02

    在铁路春运大潮中,背起行囊的返乡人拥进火车站,满载旅客的列车在铁路线上穿梭,回家的渴望构成了中国春运返乡大迁徙的奇景。在返乡人的眼中,是期盼,是温暖,更是团圆。而对于铁路人却是全身心的投入,是不计条件的奉献和付出。隧道看守工便是许多平凡的幕后工作者的其中一员。

    2月1日晚上11时,夜已深了,周围很静,西安铁路局延安工务段富县桥路车间隧道看守工马明旺又像以往一样,拿上手电,从工区出发,顶着寒风,踏着积雪,走过山区小道,沿着线路路肩,一步一步地走进包西线新九燕山隧道。

    隧道水沟盖板“嗵嗵……”的声音,打破了隧道里的宁静,呼啸而过的寒风,冷得人直发抖,11时45分,马明旺到达新九燕山隧道看守点。

    “老马,来了,冷吧?”正在当班的霍延飞看到有人来接班,轻声地问。

    “还行,走,去看看设备情况。”两人说着走出避车洞,一前一后走向病害处所。

    九燕山隧道全长9353米,是包西线上最长的隧道之一,每天穿梭于这条隧道的客车有50多趟,但由于拱部空洞裂纹,存在安全隐患,55岁的看守工马明旺的这一看就看了五年。

    两人走到拱部空洞裂纹处进行隧道看守作业交接班,在聚光灯的照射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空洞裂纹的位置、大小、长短、侧标的状态。

    “没有变化,我就下班了。

    “行,你慢点,注意安全。

    两个人简单的对话后,霍延飞向隧道外走去。

    马明旺仔细地在病害处看了一遍,拿出笔认真地在隧道观测记录本上写下:2016年2月1日0:00,病害无发展。

    隧道的避车洞是他们平时看守所住的地方。一个简易的三脚架下挂着一个灯泡,只有一件大衣,一个简单的可以坐的地方,避车洞里很简单,但收拾得很干净,周围的墙壁上贴着看守制度、联控用语、应急处理措施、列车时刻表等,在一个角落里,堆积着很多用完的圆珠笔芯。

    “我们每隔30分钟和每趟车过后都对设备病害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没有周末,也没有节日。”看守工马明旺告诉记者:“今年我一直上的是白班,因为好几个月没有见到太阳,感觉身体不舒服,后来就给我调成了夜班,白天可以晒晒太阳。

    对于列车上的乘客来说,或许没有人会相信隧道里还有这样的身影,即使是你眼睛贴到车窗上去找也是很难发现的,当列车通过时,他们都躲在隧道的安全避让洞里。每当看到列车安全从眼前通过,他们的脸上都会悄悄地露出一丝微笑,他们知道自己所付出艰辛又一次得到了回报。

进入论坛 字体设置 大 中 小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 肖昌希 西部网内容微首页 网站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