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苹果“组合拳”提质增效好品质“横行市场”

29.11.2016  23:42

11月18日,当一些果农还为卖不出苹果发愁时,果农缑拴寅却无比轻松自在,人勤春早,他早早地卖了苹果,已经开始清理果园了。

缑拴寅,是富县羊泉镇八合村人,这几年他的苹果很争气,羡煞邻里。6亩果园,2015年产量2万公斤,收入15万元,亩均收入2.5万元;2016年产量2.5万公斤,收入16万元,亩均收入2.67万元。

今年苹果市场普遍低迷,但缑拴寅家的苹果却逆势上扬,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据缑拴寅介绍,早在16年前,他就率先将政府倡导的“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这4大技术用在自家果园,极大地提高了果品质量和产量。6年前,他又第一时间响应政府号召,狠下心在自己的果园里进行间伐,砍掉了园里的一半果树,每亩只留下30棵。“间伐后,果园透光性和通风性大大增强,产量不减反增,品质也大幅提高,直径80厘米以上的果子占到95%。”缑拴寅说,加上不断施有机肥和种草,有效增强了土壤有机质,这几年果子长得又好又大。

缑拴寅是富县近年来围绕苹果产业下大力气提质增效、提升果品品质的一个缩影。

3年前,富县苹果的种植面积就达到30多万亩,面积上去了,效益提高的空间从哪里来?提质增效,在果品品质上下工夫,成为富县15万人的共识。

富县县委、县政府选取了已经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农业规范”体系,从2012年开始以此为抓手,积极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全国良好农业规范示范县”,坚持“源头整治、全程监管、安全检测、质量追溯”,建立健全了农业投入品配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苹果质量安全。

如今,富县是“全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创建示范县”“国家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这些荣誉背后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市场最有说服力!好苹果是“横行市场”的王道。在今年经济下滑、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富县苹果再一次证明了自身实力——卓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已成为富县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北道德乡今年虽然遭受冰雹灾害,但因苹果个大、脆甜,仍吸引了不少客商。纪路村郑伟伟8亩果园,今年收入8万元;辛银河12亩果园收入13万元;羊泉镇东里村李振龙15亩果园,收入17万元;鹿首村杨昌元3.5亩果园,连续两年收入20多万元……

提质增效,虽然初显成效,但富县追求的脚步仍在路上。

他们努力打造“智慧果园”和苹果树私人订制系统,通过网络视频,就能监控到苹果的生长、施肥、喷药等情况。每颗苹果都有一个二维码,无论消费者在哪里,一扫就知道苹果是谁种的、施的什么肥、喷的什么药、谁进行检验的。

在销售方面,针对今年整体市场行情不好、苹果滞销这一实际问题,富县大力提升苹果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先后参加了上海中食博览会、西洽会、中国苹果品牌大会、中国亚欧博览会、首届世界苹果大会、杨凌农高会等活动,累计签约苹果销售订单6.8万吨。其中,在呼和浩特推介会上,陕西子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呼和浩特美通市场果品经销商、华蒙通物流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2.3万吨富县苹果订单,金额高达2.2亿元。

富县还打通网络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全销售。苹果成熟时节,无论是乡村还是县城,到处都堆满了苹果快件。果农家门口就能买到包装,也可将苹果寄往全国各地。富县苹果从果园到消费者家门口只需三四天。

羊泉镇咀上村果农宋中景,就尝到了网销苹果的甜头。他说:“网销是一根甘蔗两头甜。果子从树上摘下来直接寄给客户,比在市场上买的要新鲜;现在积攒了不少回头客,再也不怕果商压价了。”截至目前,宋中景家的4.5万公斤苹果已经网销了1.5万公斤,每公斤果子比卖给果商高出1至2元钱。据富县商务局局长辛义合介绍,富县今年在网上售卖苹果的果农将近2000人,网销收入上亿元。

“苹果品质的提升,为我们打响富县苹果品牌保足了底气,果商纷至沓来,果农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形成多赢的良好局面。”县果业局局长王延林说,到2020年末,富县苹果总面积要达到40万亩,总产70万吨,优果率提高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