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一定要让乡亲都富起来” 千万富翁返乡当起村支书

02.09.2016  11:38

8月22日,记者来到子长县石家湾便民服务中心石家湾村,初见致富不忘回乡带领村民致富的村支书贾保飞,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穿着朴素,一张嘴一口地地道道的子长话,真的很难把他和那个“千万富翁”联系在一起。

踏实肯干抓时机“穷小子”终成千万富翁

8岁,贾宝飞靠借粮和别人救济维持生活,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17岁,他因为贫穷,早早就辍了学,出门打工;29岁,他凭借苦干实干的劲头,当上未央保安公司副经理,成了别人眼中的“能人”;32岁,他丢掉副经理的“帽子”,决定进军煤炭运输市场……

经过5年的努力打拼,当年吃不上饭的“穷小子”已变成了千万富翁,成了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

当生活无忧时,他放弃千万富翁的清闲生活,选择了再次走进人生的奋斗阶段,回村竞选当起了村支书。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组建了果树专业合作社,他还带领村民种植山地苹果,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贾保飞告诉记者,他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家里很穷,时常靠借粮和别人救济维持生计。17岁时,迫于生计,他辍学了,从此,走入社会的他就挑起了养家的重担。

“ 为了让妻子和孩子过上好日子,我在工地打过工、在西安开过商店、当过民办教师、做过保安队队长,干的也都是出力的苦活。”谈起当年的苦日子,他告诉记者,那时经常是炒菜不放油,还经常在菜市场捡拾别人丢弃的菜叶子,就这样度过了13个年头。而正是那段艰苦的谋生经历,让贾保飞知道了生活的不易,也磨练出了他踏实肯干的性格。

2005年,以煤炭为代表的资源经济迎来了一股热潮,贾保飞抓住大好时机,瞅准机会投资,拿出自己手里所有的积蓄,开始搞煤炭运输,不懂经营的他最终不仅没赚到钱还赔了12万元。

凭借着不屈的性格,2006年,他利用自己积攒多年的人脉,和朋友合作再次涉足煤炭市场,别人出资,他跑业务。每次跑业务他都不辞辛苦,全力以赴。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闭门羹,他都咬紧牙关,继续努力,最终打动了很多人,业绩也一天比一天好,最终发迹,资产上千万。

回村当起村支书发展山地苹果带领村民致富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对家乡充满感情。每次回村,看到出村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村民们生活也十分贫困,贾保飞的心里就不好受。2015年,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回到老家竞选担任起了村党支部书记。

“农村要发展必须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贾保飞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自掏腰包一万多元,重新修缮了党员活动阵地,配齐了电脑、书桌、椅子等办公用品;新修和翻修道路10公里,为村民解决出村上山的问题;多方协调,为全村治沟造地1000多亩,让村民有地种有饭吃……

基础设施改善了,但贾保飞深知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脱贫,关键在产业。为了让群众富裕起来,他在对石家湾村情认真调查研究,多次找镇领导沟通,广泛征求村组干部、群众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将发展山地苹果作为该村致富的主导产业,努力改变全村经济落后的面貌。

为了不给村民增加经济负担,他个人出资70多万元,以120元/亩的价格流转了全村217户、380亩土地,发展了380亩的山地苹果,组建了旺盛山地苹果专业合作社,还让村民加入产业合作社。他还当着全村村民的面做出承诺,即:果树挂果产生效益之后,村民可以以承包土地折价入股产业合作社,自己做股东,每年按收入的30%分红。

为了尽快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增加村民收入,贾保飞还发展了一些短平快的产业,免费为村民提供2万多元的化肥、种子和地膜,在果园里套种西瓜、洋芋和大豆。同时,贾保飞还让村民在果园里面打些短工,修剪果树、除草施肥等,一年下来为村民支付了15万多元的工资。“我总共有12亩地,再加上在贾保飞那免费种的地,去年一年卖了2万多,在果园里打工挣的8000多元,一年下来我的收入都快3万元了。”尝到甜头的68岁村民钟文福高兴地说。

夜幕降临,石家湾村的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孩子们则三五成群,欢快地追逐;大妈们随着动感音乐的节奏,跳起了广场舞。而贾保飞还坐在村委办公室里思考着,下一步村子应该怎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