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寒假学生去哪儿 享受接地气的社会实践

06.02.2015  16:04
            《中国教育报》2015年02月06日(记者 冯丽 周洪松 曹曦  通讯员 唐勇 王运敏)题:新春走基层 关注寒假学生去哪儿 寒假中,大学生志愿救治大熊猫、带课题上“行走课堂”、当家乡景区推广大使——享受接地气的社会实践

1月31日,阜阳师范学院大四学生应艳在超市做收银员,为下学期挣生活费。 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

2月5日,吉林大学江苏籍返乡大学生和江苏大学志愿者在镇江社区指导空巢老人泡制冬季养生茶。石玉成 摄

2月5日,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楼观台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曾望原照料自己负责的大熊猫。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刚放寒假,不少大学生就开始了筹划已久的旅游、同学聚会、走亲访友等,也有不少大学生打算假期“宅”在家里。             记者走访发现,面对今年的超长假期,选择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最多,他们有的做社会调查,有的回到家乡当起了“形象大使”,有的做起了志愿者,有的带着课题走进“行走课堂”……这些实践,让漫长寒冷的假期变得温暖而有意义。
志愿保护疫病大熊猫

            今年寒假,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蔡月淇来说,是一种别样的人生体验。在学校组织下,15名志愿者组成“保护大熊猫志愿者服务队”,分赴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下属基地,对17只隔离大熊猫进行为期40天至50天的全天候饲养、监护和辅助治疗等救助工作。             2014年12月以来,陕西省大熊猫犬瘟热疫情暴发,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应陕西省林业厅和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请求,西北农林科大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派出动物医学院教授陈德坤等3名专家和5名志愿者,开展疫情诊断、治疗和追踪服务等技术支持工作。             截至目前,专家和首批志愿者们已驻守了90多个日夜。随着疫情加剧,学校启动第二批志愿者选拔工作,从报名的近百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遴选出15名志愿者,正式组建“保护大熊猫志愿者服务队”。             根据安排,寒假期间,这些具有动物医学专业学科背景和实践实习经历的志愿者,将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下属的楼观台、牛背梁等基地,与17只大熊猫一同被隔离,全天候负责大熊猫的饲养、监护和辅助治疗等工作。             首批志愿者、硕士研究生龚才伟深有感触地说:“保护大熊猫志愿服务工作,让我深深懂得了爱岗敬业和担当坚持的含义。”             “保护疫病大熊猫,我们责无旁贷。这是高等院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应有担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说,学校以此作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契机,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带着课题上“行走课堂”

            2月2日,河北师大寒假第一周,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14级学生刘聪聪带着“农民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看法和期待”的课题,返回农村老家调研。             今年寒假,河北师大的600多名学生像刘聪聪这样带着调研课题,从“真知课堂”步入“行走课堂”,开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体验、认同与实践之旅。             本期“行走课堂”采取学生自愿选题、自愿结组,利用寒假在家乡当地做社会调查方式进行,开学第一周向指导教师提交“有新的情况反映、有独立见解或所提对策可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报告或论文。对于加入“行走课堂”的学生,其实践经历将纳入综合测评体系,可以申报校团委“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资助,高水平的调研报告和论文将辑印成册公开发行。             “过一种有信仰的生活,不在书本中,而在社会实践中。”河北师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赵小兰说,“‘行走课堂’旨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在亲身参与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行走课堂”推出首批选题后,49名任课教师踊跃报名认领指导任务,主动联系选题学生,纷纷建立课题组QQ群,学生返乡后指导教师将在线全程指导。             同时,为让“行走课堂”出真知、见实效,河北师大对指导教师进行强化培训,要求所有指导教师充分利用新媒体等手段与学生无缝对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就在身边。             “教师掌握了来自基层的第一手资料,教育教学也会更接地气。”该校负责课题筛选审定与业务培训的陈晓玉教授说。
担任家乡景区推广大使

            1月26日,中国雪乡——牡丹江大海林双峰农场,银白的雪,火红的灯笼,木屋飘起的袅袅炊烟,中国雪乡的静谧、温馨,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在积雪和木栅间穿行,雪乡的粗犷与柔美兼容,苍劲与精致并存……”漫天飞舞的雪花让大学生张榆为游客们的讲解充满了诗情画意。             学校一放假,牡丹江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大三学生田野和张榆就走进中国雪乡,一个做导游,一个当解说,向世界游客介绍家乡的美丽。             雪乡是黑龙江省冬季冰雪旅游的一张名片,亲子游、自驾游、结伴游,天南地北的游客慕名而来,找北、看雪、住火炕,小镇的独特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来体验。             “冰雪旅游带动了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他们文化素质高,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给游客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大海林林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仅牡丹江师范学院就来了近50名大学生,这样的社会实践接地气,很有意义。             张榆说,他们这次接待的是参加黑龙江省冬季冰雪旅游推介会的代表,全国175家重点旅行社和知名旅游电商齐聚龙江体验“冰雪之冠”的魅力。“省长陆昊还在推介会上当起了推销员呢。我和10多个同学担任讲解员,第一次接待这么大规模的团队,既紧张又兴奋。介绍家乡的美景,这样的社会实践收获很大,通过假期带团,我也真正地爱上了旅游这一行。”张榆说。 (信息采集: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