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保障就业打出“组合拳” 破解重点人群就业难题

08.12.2014  01:07

    日前,记者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汇报会上获悉,1至10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4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万人,创经济收入72亿元,就业培训13.8万人,小额担保贷款发放6212笔,贷款金额6.8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1%,实现了稳定就业。

    数据显示,2013年底,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65.21万人,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4万多人。2014年,全市新增登记大中专毕业生1.5万名左右。

    然而,在劳动力总量持续增加、就业机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环境下,我市就业工作如何“逆袭”,实现稳定就业? “顶层设计

    破解重点就业人群就业难题

    我市根据现有政策,抓住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新上项目的有利机会,开发就业岗位。新上项目企业,提供当地人员就业岗位不低于总岗位的60%。政策即将出台,大量缓解我市的就业压力。

    立足当前就业实际,出台了促进就业优惠政策:将进城务工的农民全部纳入享受免费培训、免费职介、免费技能等级鉴定,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培训工作列入经济发展指标考核范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创办企业或从事公益性生产项目在用地、办证、收费等方面予以减免,在创办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人员,在保障性住房、子女入学、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面给予优先。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包括创业贷款、就业见习补贴等。

    健全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市、县(区)、乡(镇)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搭建市内劳务协作平台,建立全市联动、多方参与的对接合作机制,优化农民创业环境,制定鼓励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进入园区就业发展。

    1至10月份,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万人,其中就近就地转移43万人,市外省内转移6万人,省外转移15万人,创经济收入达72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外来在榆务工人员减少13万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人员相对增加,实现农民工创业1.6万余人,创办微小企业1600户、个体工商户1.47万户,创业人员享受小额担保贷款5200余人,贷款金额3.8亿元,创业带动当地农民工就业近5万人。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是重中之重。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各类招聘会30余场,其间共有760多家单位参与招聘,提供就业岗位3.4万个,吸引4.2万余名求职者入场招聘,达成就业意向2.167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3689人。

    从目前总体情况看,全市共登记应届毕业生1.12万多人,10月底已实现就业9612人,其中自主创业1300多人,见习1768人,就业率86%,按进度预计年底就业率达到93%,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

    公共就业服务方面,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服务平台,开展春季大型招聘会“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和每月定期不定期的专场招聘会。截至10月底,全市通过该人力资源市场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6.8万人次,有2.1万名求职人员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实现了就业,考发职业技能资格证书1.8万本。

    今年,全市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000多名,主要安置对象包括就业困难的大中专毕业生、“4050”人员和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目前,全市开发1.3万多个公益性岗位,基本上消除了城镇“零就业”家庭。从“根子”上着手

    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差、就业竞争力不强是农村劳动力的现状,也是实现就业的瓶颈。

    我市从加强就业培训入手,建立健全技能培训体系,开展引导性培训,各县区邀请农业、公安、计生、民政、教育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法律意识、道德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强化外出务工人员的创业意识,引导他们转变观念学技能。

    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以现有的农广校、职业技术学校、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和农机推广站为基础阵地,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转移就业培训。创新就业培训模式,按照市场化、社会化原则运行,积极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

    提升创业培训,着力推进以当地如“清涧石板”、“绥德石雕”、“定靖现代农业”等品牌为主的返乡创业,提升劳务品牌的知名度,有效地开拓就业市场,使有创业意向人员通过创业培训后,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截至10月底,全市共举办创业培训班36期,培训学员3640人,实现创业2600多人,带动1.8万人就业,为促进全市就业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助跑起跳

    小额担保贷款促就业倍增效应

    小额担保贷款是促进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实现就业倍增的有效途径。

    今年,我市安排了6.6亿元小额贷款发放。邮政储蓄银行、建设银行列入了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的经办银行,印发了政策性文件,规范了操作流程。

    个人创业贷款,通过团委、妇联等成员单位推荐,担保机构考察担保,经办银行发放的程序。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由县区人社部门初审推荐,市人社、财政部门联合逐户考察,经过联席会议确定发放金额后报经办银行发放贷款。

    截至10月底,担保发放贷款6212笔,贷款金额6.8亿元,直接扶持6200多人实现创业,带动5万多人就业,发挥了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