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实施两年成效显著

13.10.2014  10:49

      由科技部组织实施的“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自2012年开始在山东省东营、滨州、德州等环渤海盐碱地区试验示范,该工程实施两年以来,山东省科技厅围绕盐碱地治理和粮食增产增效,通过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有效保障了示范工程的推进实施。
      一是注重多渠道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通过逐步完善示范工程大数据信息采集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指导试验区生产的实时监测和预警预报体系,实现示范工程精准化田间管理,为示范工程科学推进提供数据支撑。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基层科技服务经验多、能力强等优势,组织专业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示范工程各个示范地块开展专业技术服务。加强职业农民相关技术培训,为示范工程大面积试验示范打好基础,同时通过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引导当地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为当地传统农业转型创造群众基础,成为本省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区。
      二是加强一二三产联动,促进科技金融融合。通过突破示范工程当前以种植为主的推进模式,依靠技术、资本、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引领发展配套的种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提升产出效益,建立“三产引领二产,二产带动一产,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围绕土地金融进行创新试验,撬动社会资本聚集,推动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土地的开发、整理、利用,为示范工程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将示范工程作为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的重点工作。将示范工程作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努力打造集粮食安全保障、食品安全保障、农业科技人才聚集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按照“边试验、边转化、边应用”的原则,进一步加深与中科院合作,加强示范工程盐碱地改良、耐盐作物选育等相关技术研发,促进成熟技术的大面积示范应用,确保示范工程相关技术得到快速转化应用。
      四是创新工作机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因地制宜强化政策扶持,积极探索新机制、新举措,在资金投入、项目管理、奖励补助等方面加快改革创新,提高示范工程的可持续性。定期组织专家对示范工程实施和管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不定期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出现问题和困难,不断加快示范工程建设步伐。
      以上措施的实施使山东“渤海粮仓”示范工程成效显著。2014年,全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示范面积达到16万亩。经夏收实打测产,滨州、东营等地12.9万亩试验区小麦平均亩产达到800斤,比去年的607斤增产32%。其中位于东营项目区的黄河口镇(东3区)试验地块亩产达1076.2斤,创试验区小麦亩产记录,比2013年最高单产记录898斤增产19.8%。创造了该土壤条件下产粮的记录,为全国农村中低产田改造提供了有益借鉴。预计2015年底全省试验示范面积总面积达40万亩,其中新增24万亩,可带动粮食增产6亿斤。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