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山地苹果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示范”项目成效明显

25.02.2015  10:34

        我市引进苹果栽培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进入发展高峰,曾被定为百万亩生产基地重点扶持,试图打造成榆林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栽植面积曾接近百万亩。然而,九十年代后期,在全国“苹果热”降温、果价大滑坡的大背景下,我市绝大多数苹果园尚未大量挂果收益就出现滑坡,放弃管理,荒弃、毁园还田。近年来,随着陕西苹果的强劲崛起,我市大力推广优质苹果生产“四项”关键技术,不断调整品种结构,苹果生产逐步升温,果园管理大有起色,平均每年新增面积4~5万亩。到2014年底,全市苹果发展保存面积56万亩,产量达到28万吨。可以说,区域特色突出的榆林“山地优质苹果”正迎来了它跨越式发展的美好“春天”。据此,市科技局将“榆林市山地苹果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示范”项目列为市级重大科技项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强省内外技术交流合作,加大科技骨干和果农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平台,解决山地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示范基地建设方面,引进苹果富士系、元帅系、金冠系、嘎拉系新品种23个,建立种苗繁育基地200亩,新品种繁育圃24亩,新品种试验示范园500亩;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技术引领、高标准建园、高品质生产、高效益经营的建园要求,建成集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于一体的现代苹果种植示范园4000亩,山地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1万亩。二是试验研究方面,开展试验研究8项,即果园肥水高效利用与时量调控技术研究、旱地果园“地膜覆盖”水分调控技术研究、有机苹果生产营养诊断决策施肥技术研究、有机肥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苹果有机食品生产的养分供给技术研究、苹果安全生产技术研究;矮化中间砧对比试验;化学药剂疏花疏果试验。三是生产示范,建立了山地苹果病虫害综合治理“两防三线四配套”技术体系,推广应用复合性外迷向丝、诱虫带、粘虫板、杀虫灯,沼液复合杀虫剂、新型生物防菌剂应用;“sh”、“y”矮化中间砧示范350亩;苹果大苗移栽生产示范园300亩;“水、肥、膜”一体化生产示范2000亩;简化修剪生产示范3千亩;精细化花果管理5万亩,制定《榆林山地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四是技术培训方面,总结形成以实践为主体的“半小时理论培训模式”和以技为主导的“传、帮、带”培训模式。全市培训果农32场次,培训技术骨干220多人次,培训果农约4549人次,发放《榆林山地苹果关键生产技术》5000多册,接受电话咨询350多人次。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