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救护车”缘何泛滥 专家:缺乏统一监管是主因

13.09.2016  13:39

  山寨救护车内配有氧气瓶和担架床。(记者 马昭 摄)

  媒体昨天(9月12日)报道了《医院周边“山寨救护车”太猖獗》一文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市民质问,“山寨救护车”害人不浅,人命关天的事情,岂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缺乏统一的监管,是造成“山寨救护车”泛滥的根源。相关部门能不能采取相关措施,建立一个专门的平台,让民间“救护队伍”规范起来,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新闻回顾:

    医院周边“山寨救护车”太猖獗 患者家属难辨真假

   缺乏统一监管

  针对“山寨救护车”的问题,记者昨日采访了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石英。他开门见山地说,“山寨救护车”之所以猖獗,是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120大家都熟知,急救的时候直接打电话就行,但病人转院时,家属却不知道去哪里找正规的救护车,医院也没有引导,这就导致了患者家属无奈之下找私人的车辆。市场有需求,却没有正规的供应关系,这就给“山寨救护车”提供了市场,这使得这一块的监管成了空白地带。“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得有一个统一的平台,专门提供这样的业务,就像120一样。

  石英讲道,由于患者及家属都是非专业人员,无法甄别真假救护车,这就需要管理部门提供这方面的业务,也需要医院协助,病人在转院过程中用救护车,医院能提供或者联系专业的机构,让病人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去找正规的救护车。在平时,医院也要向病人及其家属宣传,不要使用私人“救护车”,告知哪些渠道可以联系到正规救护车。这需要卫生管理部门和医院联合起来,双管齐下,引导人们杜绝“山寨救护车”。

  针对媒体的报道,熟悉急救行业情况的市民王先生说,政府应当进行引导、规范和治理。在打击和取缔这些黑、假救护车的同时,能不能引导市民向正规的机构寻求帮助?虽然西安市卫生行政部门曾经对黑、假救护车市场的乱象进行过打击,但由于没有指定专门医疗机构承担这部分业务,没有构建起在卫生行政部门监管下承担病患者转运的专业机构。因此,应设置和支持愿意承接此任务的医疗机构进行规划运作,承接满足病人长、短途转运的需求,这应该是根治黑、假救护车的一条比较好的出路。

   建议开展民间“救护队

  西安一家家庭医生呼叫中心负责人王某针对“山寨救护车”乱象说,西安市急救中心有多年丰富的管理经验,建议卫生管理部门委托由急救中心开展民间“救护队”业务的指导和监督管理。指导、监督、管理的内容可以以协议形式确定,在发生特大公共事件时,急救中心有权指派有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接受公共卫生服务。

  王某说,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以依维柯车型为例,长途每公里耗油15升左右,目前的柴油价格为7.5元/升,即百公里120元,平均每公里耗油1.2升(堵车除外)。我省每公里过桥费为0.6元,车辆折旧每公里按1元计算,司机工资、车辆保险和年检平均每公里1元,不计算医护人员工资则每公里4.8元。当前二环内每趟按200元起计算,等待半小时内免等待,超时每小时按100-200元等待费收取,若每车每天按10次计算,每次平均200元,每车每天营业额可达到2000元,扣除油费、车辆折旧、管理费及人工成本,每车每天可盈利200-300元,8年就可收回车辆购置成本。(记者 李永利 实习生 杜姿霖)

进入论坛 字体设置 大 中 小 来源:三秦都市报 - 三秦网    编辑: 林雅慧(实习) 西部网内容微首页 网站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