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12岁离家跟着队伍打鬼子 昨参加阅兵式

04.09.2015  12:20

9月3日,刘书才老人在阅兵车上。 通讯员 崔佳艺 摄

右图为9月3日,刘书才参加阅兵时身穿八路军戎装。 通讯员崔佳艺摄

   报名参加了游击队

  9月3日,记者通过省军区以及新疆军区西安第一干休所辗转联系到刚刚参加完阅兵的八路军老战士刘书才,刘老欣然接受了记者采访。刘书才老人还给本报传来了刚刚写成的《参加大阅兵偶感》:

  老兵乘车迎朝阳,广场阅兵斗志昂,实现民族复兴梦,抗战精神永弘扬。

  据刘书才讲,他的家乡是河北省任丘县鄚州镇。1938年夏,中国共产党要在饱经战火洗劫的冀中地区建立根据地和发展武装力量。看到家乡很多房屋不断被烧毁,乡邻不断被打死,年仅12岁的刘书才放弃了刚上的小学,闹着要当兵打鬼子。当年,刘书才在家人支持下报名参加了游击队。

   日军放出毒气弹

  1938年底,河北省任丘县鄚州游击队改编为贺龙领导的八路军一二零师独立一旅,刘书才被编入二团三营七连战斗班。据刘书才讲,1939年4月,当时部队驻地在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有一天有战士报告说附近村庄出现日本军队。贺龙当晚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研究作战计划下达作战命令。贺龙还在会上幽默地说:“既然敌人把礼物送上门来了,能不收下吗?”齐会战斗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八路军连续进攻,无招架之力的日军最后投入了毒气弹,虽然受到毒气弹袭击,但战士们依然前赴后继对敌发起连续攻击,那个战斗歼灭了800余人。

  当时13岁的刘书才是二团七连通信员,在距离前线不足一公里处,他目睹了战斗全过程,现如今提起齐会战斗的胜利,刘老依然很是兴奋。

   一年两仗两胜

  齐会战斗后的1939年9月,刘书才被调至营部任通信员,亲历了八路军第一二零师在河北省灵寿西北陈庄的歼灭战,这场并非对称的战斗中八路军采取伏击,以劣势装备将敌困于山头,经过6天5夜激战,大获全胜。“我参军第二个大胜仗便是陈庄战斗,当时我是通讯员,负责给下面连队传达作战命令、通知,在炮火中跳来窜去躲避轰炸,那时候没有电话,所有的信息传达都靠人工传达,陈庄战斗八路军共歼灭了日军1200多人,在这场战斗中独立一旅参谋长郭征牺牲了。”刘书才说。

   打胜仗离不开百姓

  1940年春,刘书才随部队转战晋西北。1949年夏天,日军夏季扫荡期间,刘书才和5位战友因伤寒病被转移隐藏在群山里。

  采访时,刘书才告诉记者,在山里躲藏那是一段很艰苦的日子,因日寇采取坚壁清野式的“三光”政策,生病和伤病战友缺医少粮险些被困死。“缺衣少穿,条件极其艰苦,所有人都在吃黑豆,消化不了,都生了肠胃病,被老乡用骡子驮着、用小板车推着在山里和日本鬼子周旋,如果没有当地村民帮助,我们就活不到今天了。”刘老感慨地说。

   毛主席接见并题词

  据了解,1944年,时任八路军一二零师独一旅二团连队副指导员的刘书才经严格筛选,被确定为大会代表,出席在延安召开的总结交流大练兵运动经验学习代表大会。会后,毛泽东主席请会议代表吃饭、看戏。期间,机灵的刘书才掏出笔记本请毛主席题词,毛主席挥笔写下了“光明正大”四个字,并勉励他苦练杀敌本领,早点把日寇驱逐出中华大地。“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铭记那段历史,让下一代受教育,后来我将毛主席的题词原件交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家里只留下复印件和一块刻有题词的铜牌。”刘书才说。

  采访结束时,89岁的刘书才即兴给记者念出了才写的一首诗,感怀那段悲壮的抗战征程:抗战胜利七十春/日寇侵华罪恶深/惨痛历史应铭记/保家卫国要强军。文/图 记者张红中

   ■人物档案

  刘书才,1938年11月参加革命,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离休前为乌鲁木齐陆军学院政委(正军职),曾参加过百团大战、反日寇扫荡等战役,荣立大功一次、小功两次,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贺龙投弹手等荣誉称号,并受到毛主席等领导人接见。

  西北地区部队受邀赴京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仅有的两名抗战老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