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努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

24.03.2017  15:03
            近年来,西北工业大学传承工程优势,强化实践教学,在创新实践方面取得诸多成果。   十三天十六冠,学科竞赛获丰收               2016年10月13日至15日,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武汉举行。西工大“翱翔系列微小卫星”团队从十二万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全国总冠军。随后,该校在各大学科竞赛赛场上连续取得佳绩,十三天内连夺十六冠。             10月15日:西工大获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赛两金一铜,问鼎全国总冠军;10月16日:西工大蝉联国际听视觉情感挑战赛(AVEC)冠军;10月17日:西工大NPU-INNOVATION队获世界新概念飞行器设计大赛冠军;10月19日:西工大“口袋医生”作品获第十届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总决赛一等奖;10月21日:西工大航模队成功卫冕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冠军;10月22日:西工大获第四十一届ACM-ICPC亚洲区域赛国际金奖;10月25日:西工大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中勇夺六冠两亚;10月28日:西工大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勇夺四冠五亚。
传承中求创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行动               “十三天十六冠”极大振奋该校师生,也引发该校对人才培养的思考。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正如“西工大现象”一样,是与西工大深厚的工程教育背景分不开的。             长期以来,该校始终坚持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双管齐下,科研实践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2002年,该校启动了以构建“六大体系”、建设“十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本科教学“新世纪教改工程计划”。2010年,该校加入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致力于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涌现一大批工程实践育人的经典范例,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源泉。             早在1956年,以华航(西北工业大学前身之一)师生为主体的国家航空模型运动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国际航空模型竞赛”上就取得了两个项目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为中国航模的发展打开了良好局面。经过近50年的传承与发展,为适应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该校于2003年通过整合,成立了航空科技创新基地,新基地秉承老航模队“开拓创新、敢争第一、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埋头苦干、团结协作”的精神,不断冲击顶级航空模型大赛新记录,持续通过创新竞赛培养优秀人才。             数模团队自1991年成立以来,通过发扬老数模人“传帮带”、新数模人“勇闯拼”的精神,目前已发展成为西工大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跨学科人才的名牌基地。数模团队从成立之初就瞄准竞赛,经过多年的拼搏,在国内国际大赛中不断创造记录,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教社杯”、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在斩获一项又一项大奖后,却引发了团队的深思和讨论,他们曾一度困惑,数模团队以后该往哪方面发展?满足拿奖,还是开拓创新?最后,数模团队明确以竞赛促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为目标,开展了“团队、课程和教材、教学”的系统建设,以《数学建模》国家级精品课程为核心,构建了“二三二”(两级课程、三级赛事、两类创新研究)教学模式。数模团队的“工科大学生数学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践行”获得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是国内目前为止数学学科唯一的教学成果一等奖。

西北工业大学模联团队参加美国纽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
              模联团队成立于2001年,是与外交学院、北京大学比肩的三个国内最早成立的模联团队之一。2002年参加举世瞩目的纽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是中国第一支国际参赛队伍。之后连年参会并连年获奖,至今获得国际团体一等奖两次,获得个人单项一等奖累计三十余项,是亚洲大学里最早获得国际一等奖的参赛该校。团队建设之初即以国际化交流能力培养为宗旨,以素质教育改革立项为平台,致力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15年来探讨并践行了融系统课程教学、校内学生自主实践平台和国际国内社会实践渠道为一体的教学模式,2009年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模联教师团队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模联团队一直以来与中国联合国协会、纽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主办方密切合作,多次积极举办国内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2015年5月,中国高校模联活动联席会成立,西工大当选首届轮值主席该校。2015年9月,中国联合国协会与西工大合作成立了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国研究与教学中心。中心以科研、教学、实践实习为工作重心,践行培养国际组织人才的努力。以国际关系及国际事务学习为主导,通过邀请我国驻联合国大使、驻外使国大使、国际组织机构一线任职专家人员、维和官兵人员及国际问题研究学者走进工大课堂,培养学生国际事务视野和意识,引导学生学习国际规则。通过输送学生至国际组织实习,实地锻炼国际事务交流能力。团队曾派出学生分别在联合国教科文驻北京办事处、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世界银行实习、联合国人居署北京办事处、联合国秘书处实习。             一叶而知秋,从三个团队的缩影折射出该校工程实践育人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的,从而形成了该校独特的工程教育优势。然而该校并不止步于现状,面对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也在努力开拓创新。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习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同时强调,“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由此可见,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结合习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在2014年召开的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该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理念、远景目标、阶段任务,将“要在人才培养的观念上实现突破”作为四个突破之首,吹响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号角,启动全面推行完全学分制、实行大类培养等改革工作。在“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中,该校实施创新创业翱翔计划,全面贯彻落实《西北工业大学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和月度例会制度,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投融转化服务平台三大平台,统筹推进该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该校大刀阔斧的改革,“给通才制定规则,给天才留出空间”,使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以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同时也为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提供机遇,使该校探索新型创新实践教育体系成为可能。

西北工业大学本科生教育理念
              改革伊始,也是2014级新生入学之时,亲身经历该校改革的历程,从中受益并不断发展,如今的他们已成长为该校创新创业的主力军。航海学院2014级本科生程宇威,在中国机器人大赛赛场上沉着冷静,率领团队勇夺救援机器人组冠军。动力与能源学院2014级本科生唐杰,在节能减排大赛的赛场上敢打敢拼,为西工大夺取大赛一等奖,实现西工大在该领域的重大突破。还有航空学院的白志亮、机电学院的岳子清等一大批2014级学生在航模、ican、机器人、智能车、ACM等各大赛场上勇担重担,砥砺前行。

西北工业大学学生程宇威在中国机器人大赛勇夺救援机器人组冠军   新理念新思路,四大抓手构建三大系列               创新实践教育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必由环节,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教育的重要属性,但以往的实践教育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验证,没有完全体现“做中学”,围绕着创新的实践活动是零散的、个别的。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存在个体性差异,创新实践教育的模式不应僵化和单一,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打造覆盖面广、内容多样化、保障全面的创新实践平台势在必行。             基于以上认识,该校遵循实践育人规律,为本科生构建全新的创新教育体系。新体系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理念,以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育软硬件建设、创新文化氛围营造为四大抓手,构建基础级、提升级、竞技级等三层递进的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西北工业大学创新实践教育体系

西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西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

西北工业大学创新实践教育平台
              该校以四大抓手构筑高水平创新实践教育平台。 一是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为创新人才的孕育提供丰厚的学术土壤,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类课程,面向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学科专业类课程,面向具有基本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并对创新创业实践感兴趣的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 二是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汇聚一流学者,为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提供高水平引路人。该校建设了一支专职为主、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导师队伍中包括长江学者苑伟政、国家级教学名师葛文杰、陕西省教学名师阮红梅等学术大师,也有以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的都琳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才俊。导师不仅奋战在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的指导前线,更把优秀本科生带入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参与高水平学术课题的研究。 三是创新教育软硬件建设 。完善软、硬件条件,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创新实践平台。长期以来,西工大投入巨大资金和人力,搭建了完善的创新实践教育平台,形成以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为牵引,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主体,本科生实验教学中心为支撑的创新实践硬件平台。近三年,该校共投入4188万元用于本科实验教学中心的条件建设。通过积极推进实验教学中心和高水平学科专业实验室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支持本科生自主预约使用实验室,开展形式多样的科研活动。截至目前,航海学院和电子信息学院本科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正在试点,将择机向全校本科生开放。 四是创新文化氛围营造 。注重创新文化形成,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多部门联动,开展创新实践基地故事分享汇、基地开放日等活动,让低年级的学生尽早接触创新实践活动,形成创新意识,帮助其探究创新兴趣点,大大活跃了西工大的创新氛围。此外,通过邀请兄弟院校参与科技文化节,开拓学生视野,促进校际间创新经验的交流。             该校以三级递进的创新实践教育体系构成创新实践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是基础级实践教学体系 。基础级实践教学旨在为全体学生建设学科交叉融合、跨专业互选的创新课程体系和满足基础创新实践能力的实践平台。主要举措有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型实验课程、实验室开放共享等,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素养打牢基础。 二是提升级实践教学体系 。提升级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和研究的活动。主要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毕业设计和校级学科竞赛等方面。自2007年开始在本科生中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国创计划)以来,规模和受益面稳步扩大,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6年底,该校共获准立项1335项国创计划项目,累计支持经费1858万,参与学生超过5000人次。该校积极探索校际联合开展国创计划,2016年机电学院、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与西安美术学院联合开展项目,实现双方在工程研发、艺术设计等方面的交叉融合与优势互补。毕业设计实行团队模式改革,2016年由本科生李顺峰等7人组成毕设团队,共同研制并成功发射规格为长1.45米,重9.5公斤“NPU-X2”火箭。通过举办各类校级学科竞赛,为广大对创新有兴趣的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如每年“五一”期间的数学建模校赛,吸引近4000人参加,已经成为该校“五一数模节”。 三是竞技级实践教学体系 。在经过基础级、提升级实践训练后,为初步具备创新能力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创新训练教学活动,激励他们在创新道路上勇攀高峰。主要有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高峰体验计划等。西工大依托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开展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现已经建立24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基本覆盖全部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采取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每年投入经费300万元以上,支持本科生参加各类重大竞赛40余项,覆盖近万名学生。该校不仅支持学生参加比赛,而且还鼓励学院或基地通过发起赛事或争取主办权等方式来举办比赛,提升该校知名度。2016年,大学生程序设计创新实践基地取得了ACM-ICPC亚洲区域比赛十年的举办权,也成为了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西北赛区执行委员会之一;微小卫星创新实践基地主办了首届陕西省微小卫星载荷与应用大赛;而大学生水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创新实践基地将于2017年主办第六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2015年该校启动本科生进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开展科研训练的“高峰体验”计划,让最好的老师带最好的学生进最好的实验室,如本科生高天宇等人在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开展“新型表面动态压力测量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研究工作。

西北工业大学24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近年来,该校在创新实践方面取得的成果既是该校实力提升的体现,更是各职能部门、各学院,以及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不忘初心,构建创新实践教育新体系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拿奖,而是为了扎实推进实践教学工作,让更多学子从中受益,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正如该校书记张炜和校长汪劲松所言:“2016年,是西工大人梦想成真的一年。2017年,将是西工大人奋勇向前的一年。”机遇和挑战往往并存,唯有“汲取力量,奋勇向前”,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才能把握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机遇,开创属于西工大的创新创业新时代。 (责任编辑: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