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逝电影院

03.02.2015  13:04

  特首(香港)在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预留空间发展电影院”,对于我这类文艺中年来说,当然是一件美事。

  电影是娱乐产业,也是文化表征。曾几何时,香港是亚洲区的电影王国。邵氏、嘉禾、新艺城等电影公司的作品,风靡一时。每家电影公司背后都有一条独家电影院线,成为卖座电影的重要阵地。

  我小时候家住观塘,该区便有宝声和银都两家龙头戏院,两者都坐落在热闹繁华的裕民坊,靠近商场及街市,成为社区居民的好去处。

  除了消闲娱乐之外,电影院其实是散发文化气息的汇聚点。当年银都戏院专门放映内地及本土文艺电影,我便在那里观赏过严浩导演的《似水流年》(一九八四)。

  要数上世纪香港座位过千的大型电影院,市民必不会忘记丽宫戏院和碧丽宫戏院。前者位于新蒲岗旧启德机场对面,专门放映二轮电影。所谓二轮电影,即是该电影已于其他戏院首映,然后才转在丽宫戏院上映。

  由于是二轮放映,故丽宫戏院的戏票较首轮影院便宜,对当年仍是中学生的我,甚是吸引。名字极之相似的碧丽宫戏院,当年坐落于铜锣湾闹市,曾经长期放映浪漫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一九八○),为恋人留下美好回忆。

  以上提及的电影院,都已在香港的时代巨轮流转下消逝了。(摘编自大公报 作者:轻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