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人大坚持做到“五个常态化” 助推工作上水平

26.11.2015  12:16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商洛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做到“五个常态化”,不断创新人大工作,为推动商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坚持学习常态化    提高自身能力素质

        商洛市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敢于为群众代言,为人民说话,切实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就需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努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人大机关。2012年,商洛市人大常委会修改完善了《市人大机关学习制度》,规定每周开展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4个小时,每月举办一次“人大月谈”,每人每年学习笔记不得少于  1万字。为防止学习枯燥,影响效果,市人大机关还不定期的组织干部职工观看警示教育片、举办学习交流、邀请中省专家教授就“践行三严三实、争做四有干部”、“新常态下政府和法制思维与法治方式”、“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周边安全”、“廉政文化”等开展专题讲座,到红色革命圣地或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教育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激发学习热情。在充分开展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干部职工结合工作实践,每年至少完成  1至  2篇高质量的学习体会文章。今年市人大机关干部围绕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撰写学习交流心得体会200多篇,有力地促进了机关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习交流活动的常态化。

坚持调研常态化    推动工作务实高效

        为解决以往人大开展视察调研工作不深入、不细致、针对性不强的“软肋”,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调研,为党委决策提供依据,对推动“一府两院”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2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视察调研组通过走访群众、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完成了扶贫开发、移民搬迁、棚户区改造、工业园区建设、重点项目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丹江流域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治理及保护、财政预算监督、重大资金管理使用等  12个课题的专题调研。为确保调研形成的报告有价值、可操作、能实施,在调研中,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基层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借助基层人大代表熟悉民情的优势,邀请基层代表参加调研活动,拉近了与基层代表的距离,听到了基层代表发自心底的呼声,收集到来自一线、最准确、最真实的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商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调研报告中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完成了20多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并将报告中所涉建议全部转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从根本上解决以往调研报告流于形式,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对“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落实调研报告中所提的建议进行跟踪督办,增强了建议落实的实效性,实现了代表满意与推动政府工作的双赢。

坚持监督常态化    服务发展抓细抓实

      人大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的重要职权之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要实行依法治国,就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市人大紧扣“中心城市十大重点工程、十大棚改项目”建设等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事,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坚持抓细抓实抓常,不断探索监督方式,改进监督方法,提高监督水平。一是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监督。市人大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作为首要任务。针对移民搬迁、棚户区改造、工业园区建设、重点项目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视察调研,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赢得了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既有力地支持了政府工作,又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围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财政专项资金、市城投公司15亿企业债券资金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使用情况”这四个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了专题询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二是围绕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开展监督。为确保宪法及法律法规在本地的贯彻设施,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和经济发展环境,市人大先后对《义务教育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人民防空法》、《电力法》等10多部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意见,并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确保宪法和法律法规在本地区的正确实施。三是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监督。针对群众反映强烈、普遍关心的教育卫生、城镇医保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开展视察调研,提出了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建议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截止目前,为6300名学前困难幼儿补助生活费476万元,为4.07万名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4592万元,为1.5万名普通高中贫困生发放国家助学金2742万元,为1.12名贫困大学生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7084万元。1077所农村义务阶段中小学生实施改善营养计划,受益学生达14.67万人。参加新农合199.3万人,参合率103.89%,高出全省8.89个百分点。报销新农合基金61843.05万元,报销315.21万人次。使全市城乡69120户困难家庭16.81万人享受低保资金9996万元;70531人得到大病医疗救助。

坚持指导常态化    提升乡镇人大工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乡镇人大处于基层第一线,是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加强乡镇人大建设,发挥乡镇人大作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市人大组成7个检查组,由常委会领导带队深入7县区督促贯彻省委和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决定》落实情况。目前全市7个县区98个镇(办)人大机关设立了办公室,落实编制190名,工作人员已基本配备到位,有效地解决了镇(办)人大无人办事、日常工作无法开展的突出问题。二是落实基层人大工作经费。目前镇(办)人大日常工作、人大会议、代表培训等经费已足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普遍提高了无固定收入代表参加人大会议和代表活动的误工补助标准。三是加强基层人大代表培训。指导县乡加强对人大代表的学习培训。每年都对市、县、镇三级9370多名人大代表进行了集中培训。全市共建立代表活动小组619个,建立标准化代表活动室559个,达到了“六有”标准,为代表日常活动提供了良好保障。四是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连续3年组织市人大代表开展跨县区交叉视察活动,拓宽了代表的视野,提升了代表参政议政能力。建立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代表向选民述职,激发了代表的履职热情,增强了人大工作的活力。

坚持议案建议办理常态化,积极回应代表关切

        做好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是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会前安排部署。在每年人代会召开前,市人代工委都要召开各县区人大主管领导和人代工委负责人会议,专题研究和安排代表议案建议提写工作。二是会后集中交办。人代会后,及时召开交办会,对代表建议进行集中交办,与承办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将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目录编印成册,及时发送到每一位人大代表手中,为代表督促检查建议办理工作提供方便。三是办中督促检查。通过召开通报会、经验交流会、网上办理、归口督办、领导包抓、集中检查、年度考核等形式,提高办结率。每年市人大常委会都要选择40件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议案和建议,分别由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政府领导包抓督办;实行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归口督办。每年7月份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检查组,由常委会领导带队,深入全市各承办单位,对每次人代会代表提出的建议逐件进行全面检查,指出存在问题,要求限期整改。2012年以来,共办理代表议案6件、建议、批评意见791件。四是评选表彰先进。按照市人大《关于评选表彰市人大代表优秀议案建议及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暂行办法》的规定,每年开展一次评选表彰人大代表优秀议案建议及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活动。四年来共评选表彰优秀代表议案5件、优秀代表建议意见45件、建议办理工作先进单位30个、先进个人45名。责任考核和评选表彰,激发了代表提好议案、建议意见的热情和各承办单位办好议案建议的积极性,从而使代表建议的落实率、满意率达到97%以上。

 

      (郭万宝  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