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洋县科技局以创新发展引领县域经济追赶超越

22.02.2017  18:03

      汉中市洋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工作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让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动力引擎,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良好势头。去年底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10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财政总收入5.08亿元,增长17.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7亿元,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分别增长11%和12%。

      近日,洋县贝尔科技公司发明的电子拦鱼器和驱鱼器走出国门,远销到了南亚的孟加拉国,这仅是该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牢固树立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加大科研经费的资金投入,引导企业和个人投身科技创新,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由2013年的3800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4760万元,增长25%%,其中,规上企业R&D经费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超过90%;县本级财政科技投入由882万元增加到1918万元,增长117%。知识产权融资抵押贷款100万元,多元化投入取得历史性突破,有力地保障科技创新事业发展。

      洋县紧紧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标,积极完善专利管理和服务体系,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每年年初就下达科技创新工作目标任务,将相关部门和镇(办)所在企业专利申请量纳入科技创新工作目标考核,将专利申请目标任务一一分解到企业和事业单位。制定下发《洋县专利奖励办法》,明确规定对年度内申请专利5件(含5件)以上,按申请每件外观专利500元、实用新型专利1000元、发明专利2000元,一次性给予奖励;对授权专利按每件外观专利2000元、实用新型专利5000元、发明专利8000元,最高可达10万元奖励;对企业在所在行业领域内获得国家专利并转化用于实际生产效果较好的企业最高可奖励5万元。企事业单位的创新动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去年全县申请专利263件,专利授权119件,增幅名列全市前列。

      洋县以培养科技创新后继人才为着眼点,不断创新机制,加大投入,营造环境,加强以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科技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分别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签订了校地合作战略框架协议,为科技创新搭建了良好平台。目前,全县拥有各类技术人员4819余人,获得省级各类称号的专家4人,市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拔尖人才7人,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引进创新人才18人,人才资源得到较好开发利用。通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科技活动周和科技三下乡等活动,积极开展专利宣传和咨询活动。每年邀请省市相关专家到洋县举办专利知识培训班2次以上。利用青少年科技节等科普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素质教育,鼓励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的创造发明。

      洋县还坚持把专利工作同科技计划项目建设结合起来,奖励扶持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科技专利项目申报,全县专利申请量呈现出连年攀升势头。近三年来,各类科技成果获得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1项;累计申请专利373件,授权139件,年度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由2013年的46件和24件上升到2016年的263件和119件,分别增长了471.7%和395.8%。80%的企业专利拥有量达到6项以上,累计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1795万元。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