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师生如何互动?与老师喝茶聊天的日子一去不返?

13.01.2015  12:35

导读: 互联网时代给师生关系带来了哪些改变?那些与老师喝茶聊天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吗?



  培养师生良好生态关系的现场在哪里?如今的老师和学生之间,有着怎样的互动?互联网时代给师生关系带来了哪些改变?过去那些与老师喝茶聊天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吗?除了上课,现在的老师还剩下多少时间和精力与学生在一起?从一定意义上讲,“传承”的“现场”依然在,但师生彼此了解、交流的方式也更加多元了。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2500多年前,孔子是这样和学生交流的。如果用现在的场景还原,大概就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老师和学生都穿得美美的,一起吃个火锅唱个歌,尽兴归校。
  
  2500多年后的今天,老师和学生之间,还有怎样的互动?互联网时代给师生关系带来了哪些改变?那些与老师喝茶聊天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吗?
  
   除了上课,老师还有多少精力与学生在一起
  
  我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蒙文通在20世纪20年代曾执教于成都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等学府。在大师辈出的民国时期,不容错过的大师课有很多,但谁的考试不容错过,大概非蒙文通莫属。
  
  蒙文通酷爱喝茶。在四川任教时,他把考场搬到了离四川大学不远的望江楼公园的茶铺里。考试那天,蒙文通端坐在茶铺,学生依次前来“陪”老师喝茶——每个学生都要根据本学期所学,出一道题考蒙文通,题出得好,蒙先生就自掏腰包请学生喝茶;反之,学生既喝不上茶,期末成绩也泡汤了。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师生之间这样的“茶事”已难重现。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如果听到有人喊“老板”,不要左顾右盼寻找哪个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这只是硕士生、博士生对其导师的常用称呼。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仲理峰说:“现在有的研究生怕见导师,一是因为自己完不成学业要求,二是因为怕老师抓着他干活儿,能躲则躲。”
  
  清华大学学生肖肖说:“工科学生的导师有时候和老板特别像,要求学生每天来实验室‘上班’,有的甚至要‘打卡’;帮导师做项目,导师每个月发‘工资’,除了给的钱比市场上少之外,其他的没什么区别。”
  
  相比之下,肖肖的导师与众不同:不给学生派“活儿”,学生也不必来“上班”;每两周办一次学术沙龙,从严肃的学术问题,一路讨论至最近上映的电影《智取威虎山》;每天他都会给所有学生、包括毕业生群发邮件,分享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坏文章……所以,肖肖与别人提起导师时从来不称其为“老板”,而是尊称一声“大师”。
  
  从“老师”到“老板”的转变,也并不全是老师的责任。“上海观察”曾发布过一则大学青年教师的来信,揭露了一种恶性循环:申报不到基金,评职称就处于劣势;评不上职称,就不能带研究生;没有研究生帮着做实验,就发不了文章;发不了文章,就更没有机会申报基金。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周宗凯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员,经常呼吁为大学教师“减负”。“教师有填不完的表、做不完的科研。除了上课,他还有多少精力与学生在一起。”周宗凯说,“学生也是,一进校就准备考研、考博,不然找不到工作,还有多少精力和老师进行真正的学术和思想的交流。双方就这样处于彼此抛弃的状态。”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