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近期在多个领域取得佳绩

10.03.2016  20:59
            近期,陕西师范大学在多个领域取得佳绩,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影响力。             —— 旅游与环境学院10名博士生入选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 国家旅游局公布2015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入选名单,该校旅游与环境学院十名博士生入选“研究型英才培养项目”。              根据国家旅游局文件,全国2015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公布的名单中,“研究型英才培养项目”共有128人入选。“万名旅游英才计划”是落实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我国旅游业“515”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优化旅游人才求学、创业生态环境,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储备,增强中国旅游业人才核心竞争力。该计划由国家旅游局组织实施,从2015年起利用3年时间,面向全国重点院校或研究机构分批遴选、资助旅游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以及旅游企业拔尖骨干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开展课题研究、产业创新、行业实践服务或教学开发等旅游相关领域的创新创业工作。             —— 陕西省社科联工作会议召开,该校受到多项表彰。 陕西省社科联工作会议在止园饭店召开,全省各社团、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各市社科联、高校社科联(处)、科普基地等负责人及社科界省政协委员代表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表彰了2014—2015年度重大学术、科普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先进社会组织、先进社科工作者和优秀社科普及先进个人等奖项。             该校历史文化学院王双怀教授被评为陕西省社会科学界优秀成果社会科普及专家,并获得“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称号。文学院吴言生教授的《快乐密码----禅的智慧与心灵修炼》入选“2015年陕西省社科界优秀社科普及作品”暨“2015年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挂靠在该校的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获“先进社会组织奖”及“科普活动组织奖”。挂靠在该校的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获“2014-2015年度重大学术、科普活动组织奖”,研究会常务理事、文学院赵望秦教授获“2014-2015年度先进社科工作者”称号。文学院张新科教授指导的三位博士生张华(已毕业)、黄晓芳(在读)、赵立学(在读)编纂的《史记选读》(上下册)由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出版,本次也获“陕西省社科界优秀社科普及作品”“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称号,并在省社科联工作会议上受到了表彰。             同时,陕西省社科联对2014-2015年度在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咨询服务、宣传普及等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广大社科工作者进行了遴选,评选出陕西师大赵望秦教授等70名先进社科工作者。             —— 该校3人入选2014年度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根据《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入选名单的通知》精神,该校心理学院游旭群、文学院邢向东、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张萍三位教授入选。             根据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推荐选拔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在各地各有关部门推荐的基础上,经征求意见、专家通讯评审和综合评议、社会公示,中央宣传部部务会议研究确定362名同志为2014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为国家级专项计划,目的是加强领军人物和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重点是加强理论、新闻、出版、文艺4个领域的中青年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文化名家工程”则是近年新启动的项目,通过每年重点扶持和资助一批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文物保护的名家承担重点课题、重点项目、重要演出,开展创作研究、展演交流、出版专著等活动,遴选扶持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杰出人才。               —— 历史文化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获陕西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陕西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表彰了2015年度学雷锋示范点、岗位学雷锋标兵、陕西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该校历史文化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青协”)获得陕西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杜海斌参加会议并代表学院领奖。             历史文化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1998年10月成立,在校团委和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行动指南,以“锻炼自我、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发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特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了多个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基地,积极开展扶弱助困、志愿讲解、爱心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者超过2000名,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20000小时,在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青协”陕博志愿服务队曾在2011年荣获中国博物馆协会颁发的第三届全国博物馆“十佳团队之星”称号。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