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一学生带养母读研:她陪我长大,我陪她到老

03.06.2018  22:12

  最近,一篇正能量文章刷屏了!文章中,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孙玉晴作为青春励志故事的典型,接受了中国青年网《中国梦践行者》节目的采访。视频介绍了她自强奋进,完成了从高职到本科再到研究生的课业,还带着养母畅游北京的故事。

  大家对于这位自立自强的研究生同学是不是很好奇,小微曾采访过孙玉晴同学,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她的故事吧!

  

  本文图片均来自“西北工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孙玉晴,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自强不息的她完成了从专科到本科,再到西工大研究生的华丽转身。并以孝字为先,带着76岁养母读研。曾获2016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半工半读 完成逆袭

  27年前,65岁和51岁的养父母捡到了孙玉晴,老两口生活拮据,但是靠捡废品的微薄收入全力供养女儿上学。

  高考之前,患有高血压和风湿病的养父离世了,面对至亲离世的沉重打击,孙玉晴遗憾的考上了高职。“那时候特别自责,一想到我妈一个人孤零零在医院照顾我爸,就痛恨自己什么也做不了。”自责愧疚之后是不服输的倔强,开学第一天,她暗自立誓:“我一定要上大学!给我爸妈争气。

  从那时开始,孙玉晴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一边打工赚自己的生活费,一边努力学习,实现“专升本”。

  

  “身兼数职”,她是精打细算的“苦行僧”。做销售、翻译、发传单、一天当三个家教……;为了月薪只有80块的工作,在食堂打工,早中晚三个时段,卖饭、洗碗、擦餐桌、倒剩饭,她整整干了一年。除了做兼职,孙玉晴就泡在图书馆里,“不舍得休息,从没午休过,宿舍是我呆的最少的地方。

  就这样,孙玉晴大学期间从没要过家里一分钱,而且考上了本科,后来进入西工大读研。

  在西工大,孙玉晴也是优秀生。硕士期间,她赴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参加外语类顶级国际会议并作口头汇报;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核心期刊等发表多篇论文并获得了多项奖学金;被评选为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在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主办的“青春自强·励志华章”主题活动中,获得2016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孝字为先 带母读研

  上大学时,养母的身体每况愈下,每年都要住院三四次,孙玉晴每半月都要从学校回家一趟,火车票集了满满一抽屉。

  为了更好的照顾养母,孙玉晴决定带着养母读研。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孙玉晴把养母安置在了学校附近。患了老年痴呆症的养母愈发像小孩子,经常闹脾气,走丢是经常的事。“有时候,我凌晨三四点爬起来,发现母亲不见了,就赶快出门去找。

  

  2015年母亲节,孙玉晴“奢侈”了一把,用奖学金和兼职挣来的钱圆了母亲的北京梦。“我爸妈经常提到北京,可能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对毛主席有特别的情结。

  4天的北京之旅,母女俩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坐缆车、第一次坐游船、第一次上长城,花了3500多元,“虽然打工攒钱很辛苦,但那些天我们很开心,所以我觉得自己做的对。

  心怀感恩 回报社会

  收到西工大录取通知书后,孙玉晴考虑再三,联系了辅导员,虽然素未谋面,辅导员却在了解了情况后,立即伸以援手,不仅帮她找房子,还帮她申请一系列补助,解决经济上的困难。

  孙玉晴还感受到了来自同学的温暖。“我们班的同学也对我特别好,每周都有两个同学到我家陪我母亲聊天,我真的特别感动。

  “我自身就感觉到在学校里,老师对同学的关心是特别重要的,如果之前没有那么多老师给我开导,给我那么大的帮助,可能我也没有那么大的自信,或者说能够坚持到现在,所以结合我这些经历,我也愿意充当这样的角色,让我的经历即可激励更多的学生,这也是一种回报社会回报他人的一种方式。

  

  对于毕业后的职业规划,孙玉晴表示:“我想当老师,想去关心那些有困难的学生,想让那些遇到困难的学生能从我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正如她的QQ昵称“像阳光一样”,孙玉晴一直乐观自强。虽承担太多责任,却未曾绝望,始终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坚持到底,便是胜利!

编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