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带着傻弟弟出嫁 和丈夫照顾20年不离不弃

16.10.2015  10:56

弟弟仇爱田从小智障生活无法自理,姐姐仇喜会几十年如一日,非常耐心地照顾弟弟

  原标题:带着“”弟弟出嫁20年不离不弃

  仇喜会:“弟弟健康地生活着,就是一个姐姐最大的责任

  5岁时,妈妈早逝,爸爸患病行动不便,弟弟2岁时发高烧无钱救治导致智障,生活无法自理,家庭的重担一下压在她的肩上——面对人生的坎坷、命运的不公,咸阳市永寿县御驾宫镇郝家村妇女仇喜会坦然应对,无怨无悔。这个没有上过一天学的农家娃,从小就学会了洗衣做饭、下地干活,既当姐又当妈照顾智障的弟弟。

  长大成人后,当提亲的上门,她的唯一要求,就是婆婆家必须答应她带着弟弟出嫁。从1991年结婚至今,她和丈夫照顾抚养智障的弟弟不离不弃。

  仇喜会直面人生、勇担责任、默默奉献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如今爱的接力棒又传到了她的儿女手中,记者采访时,仇喜会的女儿表示,她和弟弟将像妈妈那样对待舅舅。

   幼年丧母 她用稚嫩的肩膀担起一个家

  童年的苦涩记忆,对于今年47岁的农村妇女仇喜会已逐渐淡忘,每天早晨6点,天一亮,她就穿衣起床,先把智障的弟弟叫起来上厕所,然后,帮他洗脸刷牙,搬椅子坐在院中晒太阳。等把弟弟安顿好了,她开始烧水做饭,收拾房间。饭好了,喊丈夫霍民吃早饭。丈夫吃过饭,骑着车子到外边打工,她则带着水和干粮,引着弟弟一块到4里远的南山岭下地干活,一直干到夕阳西下,才拖着疲倦的身躯走回家。回家后,她顾不上休息,做晚饭,洗洗刷刷,忙到晚上9点才坐下来歇一会,然后给弟弟铺被子,安顿他睡觉。

  仇喜会回忆说:“妈妈去世时,我只有五六岁,啥都不懂,弟弟2岁时因发高烧无钱医治留下后遗症,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爸爸虽然有病但为了维持生计,每天都要下地干活。家里没有大人照看乱成一片,我姨经常抽空过来帮忙料理家务,我就学着姨姨的样子,慢慢学会了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每当我引着弟弟玩耍时,看到村里同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别提多么羡慕了,可是家里生活困难,弟弟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人,我只能暗自流泪……

  仇喜会的娘家在离郝家村不远的石泉村,一个比较贫穷的小山村,因为地下水含氟量过高,村民们常年只能饮用窖水。和不少村民一样,仇喜会自小就患上了大骨节病,走路干活总是有些不大灵便。

  生活的苦难逼着她提前长大,当同龄人还依偎在父母怀里撒娇时,五六岁的她已经学会了做饭、洗衣这些家务活,除此之外,她还要扮演母亲的角色,每天既当姐又当妈地照顾着智障的弟弟,走哪都要带在身边。

  等长到13岁时,她就开始背着弟弟和爸爸一块下地,除草施肥,手打上了老茧,脚磨出了血泡,等回到家,顾不上休息,担水洗衣做饭,等爸爸弟弟进入梦乡,她还在昏暗的灯光下,缝补衣裳……

  “那会啥都顾不上想,就是把爸爸照顾好,带好弟弟,让早逝的妈妈放心安息,不再牵挂。”当时仇喜会最大心愿就是想上学读书,遗憾的是,家里没有条件供她读书,她只能借别的孩子读过的书,勉强认得一些字,会写自己的名字,不当“睁眼瞎”。

   带弟出嫁 和丈夫照顾智障弟弟不离不弃

  苦难的日子像流水一样默默流淌,不知不觉,仇喜会长成了十八九岁的大姑娘,,当时上门提前的人真不少,可是一听她提出的条件,就急忙告退——原来她提的条件是不要聘礼、也不要自行车、手表、录音机、电视机、大衣柜等等当时结婚的流行货,就有一条:“你要娶我,必须带上我的弟弟,否则,我宁可不嫁人。”就这样,直到1991年,离她家不远的郝家村一个叫霍民的小伙走进了她的生活。

  当时30岁的霍民由于家庭贫困,一直娶不上媳妇,打听到仇喜会的情况,一来觉得像她这样善良的女子,不贪财不好利,因为疼爱自己的弟弟,才提出这样的条件,作为她的丈夫,应该支持尊重她的选择;二来自己本身家庭条件有限,除了亲情关怀,他也无法用别的方式表达他的真心。就这样,这一对新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后,仇喜会和在娘家一样,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操持家务,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霍民对妻子的弟弟关爱有加,当作自己的亲弟弟看待,外出打工领到工钱,买的好吃的好穿的,除了给妻子外必须有妻弟一份。

  结婚一年后,他们生下了大女儿,4年后又生下了儿子,家里添了2张嘴,生活比以前更困难了。村里人以为仇喜会夫妇承担不起,会把家里那个“多余的人”送回娘家去。面对村民的议论和族人的劝说,平时不爱说话的霍民却坚定地说:“咱当初答应人家的事,就不能反悔,有我吃的一口饭,我妻弟爱田就保证饿不着。

  他们夫妻不但义无反顾照顾弟弟,1999年夏天,仇喜会的父亲仇教训下地干活时不小心,从土崖上失足掉进了一丈多的深沟,经医生抢救后,捡回了一条命,却落下了终身残疾,整日卧床不起,仇喜会夫妇给父亲喂吃喂喝、端屎倒尿照顾整整三年时间,直到父亲病逝,安葬,全部由他们料理。

  “我做这些事,完全出自姐弟之情,父女之情,并没有什么超人之处,我想换了别人也会这样做的。”仇喜会非常平静地说。

   爱心传递 女儿表示要像妈妈那样照顾舅舅

  仇喜会一家所在的郝家村,地处干旱地带,土地无法灌溉,只能靠天吃饭。她家4口人9亩2分地,一年只能种一茬麦子。由于家境贫困,儿子霍阿鹏17岁就到外地打工去了,大女儿霍粉艳(音译)初中毕业也到永寿县城食堂当服务员。如今,他们借款盖起了三间平房,一间厨房,没钱装修。和村里其他居民相比日子过得仍然贫穷,但他们感到比过去强多了。

  由于弟弟时时刻刻离不开人照看,除了下地干活,平日里仇喜会基本上都在家里,做饭洗衣收拾家务,多少年都没有出过门。为了照顾好弟弟,夏天,她每隔3天给弟弟洗一次头,5天洗一次澡。冬天,烧好了水,丈夫霍民给弟弟洗澡搓背,弟弟身上穿的衣服一年四季保持干干净净的。农闲时,她带着弟弟绕着村子散步遛弯,晒太阳,吸新鲜空气。

  今年农历四月初八,附近的唐家村逢集赶会,仇喜会突发奇想带着弟弟去逛集看热闹,见见外面的世界。到了集市上,看弟弟仇爱田走累了,让他坐在街道旁休息,自己到前边买些东西,可等她回来,却不见了弟弟的踪影,吓得她出了一身冷汗,“弟弟从小没有离开过自己半步,这要是真丢了可怎么办?”仇喜会的心里充满了自责,然后一家人和亲戚朋友,到附近的几个村子一个一个找,从中午12点一直找到晚上7点,才在附近一家农户的苹果园中,找到了走失的弟弟。经过这次事件以后,仇喜会更是一步不离地照看着弟弟。

  记者采访时,恰好仇喜会的大女儿霍粉艳回娘家探亲,记者问她对父母的做法是否理解支持?今年28岁的霍粉艳沉思半晌说:“刚开始不理解父母的做法,在自己家庭条件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为啥还要养一个闲人?再说了,舅舅的户口不在我们村上,凭啥在我家白吃白喝呢?加上村里人的议论,我和弟弟小时候,不能接受舅舅生活在我家的情况,认为妈妈付出的太多,甚至对她发脾气,使性子,等我长大了,特别是结婚后,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现在我一回到娘家就给舅舅洗衣服做饭,我和弟弟商量好了,将来等父母老了干不动活了,我们会像妈妈对待舅舅、姥爷一样,为舅舅养老送终。

   感动乡邻 带弟出嫁在当地传为佳话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会相信仇喜会这个身高只有1.50米,身材矮小,患有大骨节病,行动不便的女子,竟然有这么顽强的毅力和责任担当。从两岁弟弟生病到现在衣食无忧,她已经照顾了弟弟41年,而周围的邻居提起这个姐姐无不竖起大拇指。

  9月29日,记者在郝家村采访时,村民老郝说:“姐姐照顾弟弟这么多年,一般人都厌倦了,这么长时间,根本考验不起来,但是她还始终如一,从生活起居的各个方面对弟弟都关心得非常周到。

  郝家村党支部书记郝孝龙就住在仇喜会家隔壁,他是整个事情的见证人之一,他说:“作为一个农村妇女仇喜会打破世俗观念,带着弟弟出嫁,并照顾弟弟40多年,这在我们郝家村甚至我们镇上都非常罕见。当然,这与她丈夫霍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她丈夫的支持,她也不会坚持到现在。霍民不但精心照顾智障的妻弟,他岳父卧床不起,他接过来安置在我村窑庄住下,为其养老送终。提起这对夫妇,村里的乡党没有不佩服的。

  最后,御驾宫镇党委副书记张小冰对此评价说:“要说现在人的这个思想一切都是很现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像这种事情,我感觉在农村可能有,但是能做到这种程度的人不多,我觉得这个确实是难能可贵。仇喜会不但是郝家村村民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御驾宫镇涌现的先进典型。

  如今,仇喜会最大的心愿,就是丈夫、儿子在外边打工,多挣些钱,早日还清盖房时借人的债务,一家人平平安安,弟弟健健康康地生活着,她说这就是她作为一个家长、一个姐姐最大的责任。

  文/图本报记者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