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崇信:关于我国河源问题的思考

25.12.2014  10:56
          每个河流,都有自己的源头,既称之为河源。我国1989年版《辞海》对河源的解释为:河流补给的源头,通常是溪涧、泉水、冰川、融雪、沼泽或湖泊。河源一般是细长凹地域地面水流的地方,终年不涸是河源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几十年来,随着地理科学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人类认识河源,确定一个河的源头更为科学准确,以至于在全世界范围内一些大江大河的河源被改写的事例比比皆是,我国也不乏其例。2014年开始的全国首次水利普查,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河源,全国约有7%的河流长度与原来数据不一致,有些河流主次关系需要变化,有些地方河源争执也就多了起来,这反映了人们认识河源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新的河源的发现或重新被人们争议,人们对原来的河流支干关系提出了挑战。对河源的再认识中包含着行政和功利色彩,河源的调整或更变,不仅关系到河流支、干关系,河流长度等,而且关系到流域内地名、历史文化的重新诠释,是一个牵发涉及全身的事。寻找出一条既按河源确定的基本原则确定河源,又使我国博大精深的河源文化得以传承,需要对河源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河源体系。

          一、按照国际通用的基本原则,确定自然地理河源。

          国际上河流界在确认江河源头上有一套基本原则,我国也基本上参照这一河源确定原则,这些原则可归纳为“四唯”。

          1、河流唯远。即流域内河流最长——距汇入江河或海洋最远的河流主流(干)为河源。

          2、水量唯大。即河流平均径流量最大的主流(干)——一般也是流域集水面积最大的支流为河源。

          3、河流顺畅。即符合唯远、唯大并主流方向一致的为河源

          海拔唯高。即河流中,符合唯远、唯大的支流,且海拔高者为河源。

          一条河流一般由若干个支流组成,通向主干的称之为一级支流,通向支流的为主干的二级支流,通向二级支流的为三级支流,依此类推成河网体系。符合“四唯”中的前两唯即唯远、唯大的基本要求,参考其余“两唯”(唯顺、唯高)可确定为河流的河源,即正源。在河流中,完全符合“四唯”的支流为数不多,大多以唯远、唯大、唯顺为基本,确定河源正源。一条河流,按“四唯”原则原定河源被推翻,认定了新的河源,这条河的长度(主干),就需要重新测定。我国大多数河流的河源不是单一河源,而是多河源,即众多条支流中有几条接近“四唯”要求,人们把这几条河流的区域定为河源区,也确定正源以外的其它几条为非正源的河源。如按方位把正源以外的一些支流河源,确定为东源、西源或南源、北源等。如雅鲁藏布江中源在喜马拉雅山脉北麓,马央宗冰川为正源,马攸木藏布位于冈底斯南麓为北源,库比藏布发源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色中果冰川为南源。

          二、按河流的历史人文资源,确定历史文化河源。

          我国河流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形成了丰富的江河文化,也形成了河源文化。人们认识河流、河源地理等是一个渐进过程,加之认识的工具和手段所限,对河源有一个朦胧不太确切到逐步清晰确定的过程,就是至今科技如此发达,对有些河源的认识也有不同的观点和争议。我们把历史上认为是河源且历史文化丰厚的,或充当过河源的河流源头称作为历史文化河源。如对长江河源的认识,古人曾认为是岷江,后来又认为是金沙江,近代才认为是沱沱河。但认为正源是当曲而不是沱沱河。从认识过程来看,是一个由不确切逐步向确切靠拢,直到最终的准确。现代人们认为长江河源在姜根迪如冰川各拉丹东雪峰之下。在确认当曲河和沱沱河是长江的自然地理河源的基础上,长江的历史文化河源应该是那个呢?这就需要用历史文献和典籍去考证来确定。又如黄河源头,历史上也是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古人曾认为扎陵湖、鄂陵源是河源,事实上扎陵湖、鄂陵湖是河源区众多支流汇集起来的湖泊,而非源头。现代人认为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和雅达拉泽山下的约古宗列曲是河源。但卡日曲水量大于约古宗列曲,卡日曲应当是正源。长江、黄河这些大江大河、河源地区山高,空气稀薄,人烟稀少,地理环境恶劣,从古到今到达的人不多,对河源的记载者大多是地理学家,史学家和探险家,但也形成了丰富的河源文化。现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为这些河源的认识也提供了技术可能。这几十年间的长江、黄河、澜仓江河源考察,就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使这些大江大河的地理自然河源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但我们对大江大河的支流的河源认识却有些不太清晰。特别是自然地理河源定位不确定,形成了历史文化河源,与自然地理河源相混淆定性不确定。如汉江河源,《尚书 禹项》中记载“嶓冢导漾,东流为汉”,认为陕西汉中宁强县的汉王山(嶓冢山)是汉江河源(自然地理河源)。而按“四唯”原则,汉江支流褒河中曲河,在陕西凤县秦岭南麓是汉江自然地理河源。在汉江支流中,褒河干流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河流顺畅,是完全符合正源原则的,应当是汉江河源。而古汉源的嶓冢山,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应当成为汉江的历史文化河源。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历史记载其河源在甘肃渭源县鸟鼠山。而地理调查和踏勘,按“四唯”原则,渭河的自然地理河源在甘肃渭源县的清源河。鸟鼠山因《水经注》等历史文献记载内容丰富,应当是历史文化河源。又如淮河源。《禹贡》载:“大禹导淮自桐柏始”。《水经注》述:“淮水出胎簪山潜流复出”。清代我国国家派员勘测淮河源,复认太白顶天禅寺旁的淮井为河源,并重建淮渎庙等。但2012年中科院通过卫星遥感分析和实际考察,按“四唯”原则,认为淮河源头在河南蒿县车村镇境内。太白顶上的淮井不是自然地理河源而是淮河的历史文化河源,而蒿县车村是源河的自然地理河源,淮河的自然地理河源的变更,是河源海拔高了215米,达到1329米,淮河长度增加了100多公里,达到1252公里。

          在全国的河流中,历史文化河源与自然地理河源不同源头的很多,这反映人们认识河流和河源的水平的渐进提高过程。自然地理河源是必有的,而历史文化河源则不一定都有,有些河流历史文化丰富,有些因历史文化资源缺而不能确定其历史文化河源。将河源分为历史河源与自然地理河源,既可保证历史文化在河流文化中的传承,又能按现代河流科学理论,准确定位江河源头,使我们科学、全面、准确认识河流生态,改善河流生态质量,提高河流健康生命质量,造福人类。我们的有关大学或专门研究机构,应该设立河源学,专门研究我国的河源问题,使我国的河源研究达到国际水平,以适应河流健康生命的需要。

          三、分级确定历史文化河源和自然地理河源。

          我国的河流是分级管理。县境内的河流,归当地县水行政部门管理。跨县级行政区划,但流域在一个市(地区)的,归市(地区)水行政部门管理,所处河段归当地县一级水行政部门管理。跨省级行政区划,流域在几个省区的,由流域管理机构业务管理,各省区分别管理各自辖区的流域区段,如国家水利部的七大流域机构,分管跨数省区的河流。如陕西省渭河管理局,管理陕西境内渭河(跨四个地市级)的河段。对于国内七大流域的河流,自然地理河源,历史文化河源的确定,由流域机构与辖区内和国家的水利、国土、历史、地理、水文、河务等部门专家学者经过科学严密的分析论证,拿出初步意见,征求相关省区的意见后由国家水行政部门确定历史文化河源与自然地理河源。省域内和县域内的河流,应由省地(市)县水行政部门与辖区内的国土、水利、历史、地理、水文、河务等部门,专家学者,经过分析论证,提出意见,由辖区内水行政部门审定,报同级人民政府确定某条河的自然地理河源与历史文化河源。

          国家水法规中,应当有历史文化河源与自然地理河源的命名程序和办法,以解决目前存在的河源命名和管理上的混乱问题。 (宝鸡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