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坚持均衡发展城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29.01.2015  11:26
            近日,平利县教育体育局主动邀请县镇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走进校园视察教育工作。局党委班子成员分赴各镇和局直属学校组织召开视察评议会13场,全县200余名“两代一委”代表走进中小学、幼儿园共商教育发展大计。             通过实地查看和座谈交流,代表们对近年来平利教育大发展表示肯定。各校优越的办学条件、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高超的办学水平,得到了县镇代表的高度认可。近年来,该局围绕全县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团结带领全县广大教职工,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全县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坚持均衡发展,城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为使贫困边远乡镇孩子和进城农民随迁子女能够与城区学生享受同等教育资源,结合全县移民搬迁工作实际,积极推进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累计投资1.8亿元,新建城区第二中学和县幼儿园,现已进入收尾阶段,城区“大班额”和“入园难”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投入资金4100万元,全面启动农村偏远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完成大贵镇中心小学、兴隆镇中心小学、西河镇河川小学等7所学校改扩建工程,改造修缮农村教学点校舍6处,完成老县中学、大贵小学、广佛中学等7所学校运动场软化工程,配备价值500万元的教学设施设备,全县中小学校面貌焕然一新;2014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评估验收。             ——坚持以德治校,校园文化彰显育人内涵。 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坚持从校长抓起,以“理念、思路、发展”为主题,隆重举办第四届校长论坛,邀请省内外教育专家进行培训辅导,着力提升校长管理水平;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安康市教师从教行为“十禁止”》,划定师德红线,规范行为底线,引导广大教师身正为范、廉洁为师,10名教师荣获市级最美乡村教师称号;以打造生态校园、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目标,在各校设立图书室、阅览室,制作校园文化墙,让古诗文、名言警句、传统文化上墙,展示师生名录、教研动态、师生成果,营造了浓厚的育人环境,以城关小学、城关二小为代表的红歌大家唱、国学经典诵读在全县逐步普及,道德讲堂已成为引领平利文明风尚的主阵地。             ——坚持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实施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大力推广新绛模式、洋思模式和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树牢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先后开展“名师大篷车”、百名优秀教师成果展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整合学校和社会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把安全教育、体育活动、绘画艺术、科学实践等校本课程纳入课表,为尊重、发展和展示学生的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重视学生能力和兴趣培养,为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化实验室,配齐实验教学器具,配强实验教师,强化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和学校发展需要,各校分别成立合唱队、舞蹈队、篮球队、手工制作等兴趣小组,确保学生参与率达100%,每周定期开展活动,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了平台。             ——坚持质量为本,教育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始终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统筹全县教师队伍建设,严格实行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强化校级交流合作,全面实行校长教师轮岗交流,通过自主招教、特岗教师、西部人才振兴计划等政策,定向招聘教师64人;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积极开展校本研修,2014年平利中学、八仙中学5个学科组获得市级表彰;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狠抓教学常规,强化“有效教学”,经常性的开展教学检查、赛教评优等活动,培育省市县教学能手6名、14名、3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40名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平利县教育体育局被评为市级教育质量先进单位。
            ——坚持教育公平,就学保障机制更加完善。 为使全县每一个孩子尽早接受教育,不在起跑线上落后于人,全面启动新一轮学前教育提升计划,规划新建标准化幼儿园4所,统一配备幼儿保教设备和教学器材,全县学前教育实行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7%;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全年发放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458.02万元,学前一年教育资助43.42元,5273名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困难问题得以解决,三类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71人,入学率达100%。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改扩建农村学校食堂餐厅13个,4694名农村学生受益,在学校吃上了科学营养的免费午餐;全面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累计发放助学贷款645.4万元,1234名贫困大学生顺利走上求学之路;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经常性的开展安全教育和自救自护应急演练,招聘专职安保人员22名,持续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学生在校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文/耿传军 王会武)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