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丹凤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30.01.2015  19: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凑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

素有“中国改革试验田”美誉的丹凤县,再次站在改革发展的前沿。

一年来,丹凤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结合县情,突出重点、主动作为、蹄疾步稳、狠抓落实,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局面。

抓住关键点,让深化改革成为“一把手”工程

领导重视是做好改革工作的关键。丹凤县在本轮全面深化改革中,县委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的丹凤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等工作。为了让改革这辆“重车”稳步前行,该县在领导小组下又设立了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民主法治、文化体制、党的建设等九个专项小组,按照“分工不分家”的运行模式,全面推进各项领域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

一定要吃透上级改革精神,抓住重点领域,把握关键环节,结合丹凤的实际,制定好改革方案,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县委书记程诗有强调。

县委多次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绘制了丹凤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县委改革领导小组紧握改革的“指挥棒”,督促协调九个专项小组落实专项改革任务,在改革推进中有总有分,注重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对2014年着力推进的22项重点改革任务逐一进行任务分解,细化了工作规则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了进展要求,落实了责任单位。对中省市已经做出明确部署的改革事项立即实施,确保执行不走样,让各项改革事项在丹凤落地生根。对中省市已有明确意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并利用丹凤信息刊物、县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了改革专栏,搭建了改革工作交流平台,营造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氛围。

寻求突破口,用权力减法换取市场加法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持续的攻坚战,是一盘大棋局,如何落子,至关重要。

县长郑晓燕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就得从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症结改起,紧紧抓住简政放权的先手棋,从政府的自身改革开始,深入推进各项改革”。

丹凤县政府从简政放权、创新调控方式、调整结构等重点领域入手,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县政府亮出了权力的家底,从机关开始权力“瘦身”。

原来注册公司需要验资,手续繁琐、周期长,改革后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减少了资金压力,手续简单了,这次成立公司仅注册成本就节约了10万元左右。”丹凤县新成立的陕西十三坊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蒋传仓谈到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连连叫好。

丹凤县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丹凤实际,累计已取消审批事项71项,消减率达36.6%。在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电信行业实行了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县地税局向国税局移交“营改增”57户,已累计组织营改增税收收入689万元, 2100户小微企业享受到了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减免税款96万元。在推进工商企业登记先照后证、改注册资本实缴制为认缴制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中,对130余项前置许可项目进行清理,许可项目大大减少,市场主体的创业热情实现了“井喷”。截止12月,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538户。

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中制定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同时制定了监督机制,确保改革在阳光下运行。为党政群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拿出了方案,对全县319个事业单位按职能进行了预分类。在推进镇村综合改革中,制定了镇办机构改革方案和镇村(社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民主法治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召开了县委人大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丹凤县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决定》,全县重大决策事项必须由人大审议决定。健全重要决策听取政协意见制度,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前主动开展民主协商,推进广泛协商常态化。在农村实施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已有六个镇完成了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任务,其余镇也全面推开。林权制度改革初步完成,房屋登记确权已开始前期试点准备,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一旦这些改革相继完成,农民就可以放心地进行土地流转,带着土地使用权证、林权证和房屋权证进城落户,必将大大加快丹凤县城镇化进程。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全面实施党代表工作室制度,对县直部门和镇级领导班子开展了综合研判,出台了新提拔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县委全委会票决干部等制度,村支部换届工作全面启动。按照中央关于纪检监察机关体制改革和“三转”工作要求,县委对县纪委内设机构进行合理调整,坚持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制度,加强了县纪委监督检查和办案的工作力量,在各级各部门开展“三级约谈”,进一步落实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今年以来,已累计查办案件93件,97名干部受到党政纪处分。

找准落脚点,让改革顺应期盼惠及百姓

一年来,丹凤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推动民生领域的重大改革。

丹凤县探索的精准扶贫、陕南移民搬迁、产业园区发展、小城镇建设、消费市场培育等“五位一体”模式,通过循环工业园区、特色农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新型社区等“四区同建”方式,促进4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和创业,从而实现稳步脱贫致富。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和落实我县租赁住房的并轨管理,陕南移民搬迁工作2013年考核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保障性住房工作位居全市前列。

而今,在丹凤县的龙驹、商镇、棣花、竹林关等“四大重点区域”和一些重点城镇,一幢幢的漂亮移民新楼拔地而起,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旅游景区相依相托,相得益彰。一大批农民“摇身一变”成了“市民”,原先散乱无序的村落也开始“改头换面”成为新型社区,广大农村正在发生着一场“化蛹成蝶”式的嬗变。商丹谷地“半小时经济圈——块状经济带”辐射带动效应日益凸显,城乡统筹发展迈开新步伐,商镇、棣花镇跻身国家重点建设小城镇,全县城镇化率达49.2%。商於古道棣花文化景区、桃花谷国家级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区开园运营,“商鞅封地•丹凤朝阳”旅游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

健全和完善民生兜底政策,持续深入财税体制改革,实施了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健全了政府债务管理、风险预警和审计考核机制,出台了整合统筹使用涉农资金管理有关规定,逐步减少合并涉农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坚持“两个8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开工建设民生工程项目174个,完成投资8.2亿元。完善居民用电阶梯价格改革,启动实施居民用水阶梯价格改革,引导居民合理节约消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离退休人员费用纳入财政全额预算,在职人员工资的100%及县医院在职人员工资的70%纳入财政全额预算;分别为县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投入设备购置等基金200万元、150万元和70万元。民生政策公平公正落实,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健全了创新社会管理“十项机制”,信访工作实现了“一控四降”目标。深入开展社会综合治理和严打整治,公众安全感不断提高。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无重特大事故发生,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丹凤县在改革中取得了“开门红”,更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新的一年里,全面改革的步伐坚持蹄疾步稳更加铿锵有力,必将为丹凤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丹凤县政府法制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