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省农机化工作呈现八大亮点

07.01.2016  17:16

2015年,全省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落实中、省农业及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以提升农机化水平、助推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抢抓机遇,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2015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2600万千瓦,比“十一五”末增长23.8%。拥有各类农业机械430万台(套),比“十一五”末增长130万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1%,比“十一五”末增长8.7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75个百分点。农机具配套比由1:1.5提升到1:1.6,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迅速,果、畜、菜、茶等生产加工机械大幅增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装备稳步发展,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工作呈现八大亮点:

一、农机购置补贴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 继续推行“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管理模式,简化工作程序,探索分类补贴,切实加强监管,严格绩效考核,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顺利实施。全年补贴各类机具21万台(套),受益农户达13万户。

二、全程全面机械化实现新突破。 整合项目资金,加强部门协作,主推关键技术,农机农艺融合不断深化,全程全面机械化实现新突破。一是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地膜覆盖、节水灌溉、深松整地、稻油机械化种收等四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步伐加快,增产增效潜力不断释放,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铜川市宜君县地膜玉米核心示范田平均亩产达916.45公斤,亩增收292.8元。延安市延川县深松地块玉米亩增产达500余斤,延长县深松地块红薯亩增产达600多斤。汉中市勉县水稻机械化直播试验示范基地平均亩产达810公斤,比机插秧提高100多公斤。二是十大农业全程机械化模式创建进展良好。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和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整合项目资金,发挥规模效应,连续三年在23个县(区)推进10大类产业全程机械化模式创建,已初步形成了可在同类地域推广的技术模式、装备配套模式和生产经营模式。三是薄弱环节机械化瓶颈不断突破。加强五大农机新机具试验基地建设,安康市新机具试验基地积极探索“一社一区”新模式,投入71万元,引进适合川道水稻油菜和丘陵玉米小麦机械化生产的新型农机具27台,完成作业面积1.15万亩,作业收入137万元,为推动区域农机化发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五大基地多次举办或承办部省新机具、新技术演示(展示)会,共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新机具200余台,优势特色产业和丘陵山地机械化瓶颈不断突破。宝鸡市成功研制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蔬菜移栽机。四是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围绕“粮、果、畜、菜”四大主导产业,以实现全程机械化为目标,咸阳市投入1.53亿元,积极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新型高端农机,带动社会投入3.3亿元,群众购买农机2.86万台。全市建设了全程机械化示范园13个,115个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作业能力达到800万亩,为发展农机化发挥了很好的示范推广效应。

三、农机化重大项目实施推进有力。 精心实施农机化重大项目,为农机化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一是深松整地任务顺利完成。各级农机部门采取累加补贴、扶持合作社、公开招标等方式,千方百计增加机具数量,提高作业组织化程度,全年新增大马力拖拉机1911台,深松机械557台,作业能力大大提升。全省完成深松整地面积447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11.75%。宝鸡、渭南等市积极组织开展“整县推进”试点,大胆探索“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快推进深松进度,完成深松整地面积372.96万亩,占全省作业面积的83.4%。二是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步伐加快。全年培训技术管理人员1.7万人次,新增机具1600多台、示范面积31万亩。宝鸡市狠抓5个部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实施,加快农机农艺融合,优化机具配套结构,整村整镇推进,全年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17.2万亩。三是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持续增加。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达3000万亩,同比增加320万亩;综合利用率达到80%,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禁烧区和重点区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6%。西安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7%,连续七年夏季实现“零火点”,韩城市“三夏”“三秋”期间无一例焚烧秸秆现象。四是百库工程建设有条不紊。全年实施百库工程项目120个,新增贮藏能力15万吨,农产品贮藏能力不断提升。

四、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有序进行。 精心组织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机耕2850万亩,机播(机插)2683万亩,机收2390多万亩。针对“三夏”“三秋”收种矛盾异常尖锐的情况,提早备战,加强协作,强化服务,加强督导,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平稳有序进行。渭南市组织6000余台联合收割机、2000余台拖拉机前往四川等五省(区)进行跨区作业,农机手总收入达6亿多元。西安市完成玉米机收面积190.58万亩,机收水平达73.9%,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渭南市机收玉米366.7万亩,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达82%。杨凌小麦玉米机收机播水平达97%。

五、农机质量监督管理不断强化。 进一步理顺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广鉴定能力显著提升,为把好补贴产品质量关、推动农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农机试验鉴定制度不断完善。结合我省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制订了《陕西省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工作规程(试行)》和《推广鉴定有效期内农机产品相关参数变更审查规定》,规范了工作程序,夯实了责任。二是推广鉴定工作逐步规范。制定了《山茱萸剥皮机鉴定技术规范》等省级鉴定技术规范2个、《铧式犁》等省级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4个,制定了我省农机产品检验收费标准。全年共受理推广鉴定申请39个,委托检验申请3个。三是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力度不断加强。统一了省、市、县三级农机投诉机构名称并统一挂牌,理顺了我省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积极开展“3·15农机维权宣传活动”,重要农时季节深入田间地头、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对650台大中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了质量跟踪调查,督促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落实“三包”责任,提高了农机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认真受理和处理重大农机质量投诉 96起,挽回经济损失150余万元。延安市14个市县农机质量监督站全部挂牌,累计跟踪调查农业机械90台(件),及时处理质量投诉案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六、新型农机经营组织发展壮大。 一是农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加大。按照“扩量、提质、增效”思路,投资450万元,扶持新建农机合作社120多个,总量达962个。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全年举办培训班2100多期,培训农机从业人员13.8万人次。榆林市利用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600多万元,新建4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邀请国内10多家知名农机制造企业与我省10多个明星合作社洽谈共建示范农场,为企社合作发展提供样板。在杨凌国家高新农业示范区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农机手大赛西北区分赛、陕西省首届农机手大赛,一批既懂农机操作、又懂农艺技术、更懂生产经营的优秀机手脱颖而出。二是农机工业发展迅速。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农机工业高端论坛,建设中国西部现代农机装备制造物流产业园,先后引进山东常林、山东泰安国泰等一批国内知名农机企业在陕落户,填补了陕西高端农机制造空白,陕西农机工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三是社会化服务形式多样。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开展土地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实现统一耕作和规模化生产。铜川市27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年作业面积超65万亩,其中流转托管2500亩。强化农机修理技能培训,新建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10个,大大提升了农机维修能力。我省农机维修厂(点)资质许可率位居全国第七位。

七、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今年,全省发生农机事故172起,同比下降60%;农机事故控制在省安委会下达的控制指标内。死亡12人,与去年同期持平;直接经济损失84.8万元,同比下降35%,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安康市狠抓安全生产,全年农机安全事故零死亡。一是免费管理政策全面落实。投入840万元,全面落实农机免费核发牌证、免费安全检验和免费考试培训“三免”政策。二是警监联合执法持续推进。全省36个县(区)建立了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农机、公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385次,检查农机及驾驶操作人员5.1万台/人次,纠正违法违规行为7216起。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大部分县区建立了农机监理、公安交警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填补了执法盲区,强化了县乡道路农机交通安全监管力度。三是农机互保服务水平提升。全省90个县区发展安全互助会员3.81万名,互保事故结案1495起,事故补偿支出528.6万元。四是农机安全宣传有力。结合“农机安全生产月”和平安农机“六个一”活动,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活动486次,受益人数12万人次。五是专项治理活动扎实有效。先后开展了“铁拳执法行动”、农机安全大检查等专项治理活动,排查农机安全隐患4832个,整改4828个,整改率为99%。六是“平安农机”示范创建成果丰硕。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5个,省级8个;全国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单位8个、岗位示范标兵26个。七是农机报废更新试点推进顺利。联合财政、商务部门制定了《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操作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召开现场会大力推进。全省共确定报废回收企业11家,设立回收点22个。宝鸡市坚持“法制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报废农机50余台,补贴24万元。

八、农机行业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一是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有效。年初分别与各地市、局直系统各部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建立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与机补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积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系列廉政警示教育,机关作风明显转变,廉洁意识不断增强。二是依法行政工作顺利推进。提早安排部署,及时自查总结“六五”普法工作。严格落实依法行政行为准则,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为我省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资质许可和农机安全监督检查两项行政职能得到省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确认。三是行业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举办农机大讲堂,开展业务知识、信息宣传、行政礼仪等培训,完善规章制度,提升工作效能,机关管理迈上新台阶。宝鸡市、咸阳市实行“九个一”工作制度,形成了“人人心中有目标、个个肩上有任务、分工负责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四是农机信息化网络体系日趋完善。建立了省级农机化信息综合指挥调度平台,省市农机化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日趋完善。西安市继续完善农机信息“双系统”建设,全年为农机手发送信息51.2万条。宝鸡市、咸阳市、榆林市引进了深松作业监测系统,提升了农机作业信息化水平。五是行业文化建设有声有色。积极创建省市“文明单位”,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积极参加中、省组织的各类活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增强了系统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宝鸡市、安康市农机局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榆林市农机中心被省农业厅评为文明行业创建先进单位。全省完成调研报告96篇,汉中市、韩城市分别完成16篇,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六是退休干部服务保障不断强化。不断强化服务保障意识,认真落实老干部待遇,把关注实际生活、解除后顾之忧、让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列为工作重点,真心实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营造了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七是扶贫工作精准有效。筹集资金23万元,结合省局扶贫点实际,扶持畜牧养殖业发展,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帮助老百姓早日脱贫致富,树立了农机行业的良好形象。

 

办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