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统计局发布2015年全省工业经济效益情况

20.02.2016  09:46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运行压力最大的一年。受国际需求持续收缩、煤炭石油价格持续下跌、自身产业结构“偏重”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我省经济开局乏力,生产增速回落幅度扩大,经济效益全面下滑。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精准施策,果断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力促企业降本增效,积极因素逐步显现,全年工业经济企稳,综合效益总体向好,利润增速逆势回升,结构调整显现积极变化。

  一、工业经济效益运行平稳

  1、经营规模适度扩张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72户,较2014年净增472户,其中大中型企业929户,净增3户。国有控股企业674户,净增35户,占规上工业净增量的7.4%。轻工业1642户,净增201户,占规上工业净增量的42.6%。

  资产总计25905.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全年资产扩张率8.6%,比2011年下降6.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17810.5亿元,同比增长2.4%;全年资产扩张率5.8%,比2011年下降10.9个百分点。所有者权益合计11434.83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2011年下降12.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所有者权益7339.24亿元,同比增长1%,增速比2011年下降16.8个百分点。

  非流动资产17016.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8%,增速比2011年下降12.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非流动资产12380.74亿元,同比增长3.9%,比2011年下降12.7个百分点。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平均用工人数152.88万人,同比下降1.7%。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但扩张速度相对放缓,增长速度与“十二五”前几年相比呈现出明显下行态势。

  2、收入增速缓慢回升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36.3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增速同比回落8.1个百分点,降幅比年初收窄3.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低1.1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第16位。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9325.3亿元,占规上工业50.9%,同比下降8.8%,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3.1个百分点,比今年年初收窄回升4.4个百分点。集体控股企业467.68亿元,占规上工业2.6%,同比下降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8.6个百分点,比年初回落6.2个百分点。私人控股企业6881.8亿元,占规上工业37.5%,同比增长11.7%,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控股企业230.45亿元,占规上工业1.3%,同比增长11.3%,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2.9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全省40个行业中,有31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上工业61.2%)实现增长,17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上工业50.9%)增速高于年初,有31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上工业85.5%)增速高于全国。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3.57亿元,同比下降14.6%,增速比年初下降7.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2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297.31亿元,同比下降28.2%,增速比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4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769.42亿元,同比下降14.1%,增速比年初上升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2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563.19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比年初上升0.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5.3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94.59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比年初上升3.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2.8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929.46亿元,同比增长27.1%,增速比年初上升11.4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4.8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948.3亿元,同比增长10.9个百分点,增速比年初上升13.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3.9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976.19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比年初下降7.5个百分点,比全国高3.9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224.19亿元,同比下降4.5%,增速比年初下降8.1个百分点,比全国低3.1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816.32亿元,同比下降9.2%,增速比年初下降1个百分点,比全国低14个百分点。

  3、税金总额增速下降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税金总额1491.7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9%,增速同比回落23.8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低10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4位。其中,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730.11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7.5个百分点,比年初低14.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低5.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3位。应交增值税761.68亿元,同比下降13.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7.1个百分点,比年初收窄7.9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低14.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5位。

  从税源企业的构成特点看,大中型国有控股企业依然是税收的主要来源。大中型国有控股企业完税总额1062.79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的71.2%,同比下降10.7%,降幅比上半年扩大4.8个百分点,下拉税金总额增速8个百分点。

  4、利润增速逆势回升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339.7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1.8%,增速同比回落9.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低19.5个百分点,比年初收窄19.3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公有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72.7亿元,比去年同比下降39.4%,增速比年初收窄17.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30.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0.6%,比年初收窄18.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企业66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7%,比年初增长10个百分点,其中,集体企业5.07亿元,同比下降42.7%,比年初下降14.1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1111.92亿元,同比下降24%,比年初收窄21.9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15.52亿元,同比增长13.5%,比年初下降11.9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采矿业利润下滑明显,制造业保持微弱增势。全省工业40个大类行业中,24个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占规上工业57.6%)同比增长,有24个行业利润总额(占规上工业44.6%)增速高于年初,有24个行业利润总额(占规上工业79.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具体行业利润增长情况: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179.69亿元,同比下降46.4%,增速比年初下降9.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8.6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85.17亿元,同比下降46.6%,增速比年初低4.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7.9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24.13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年初上升10.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7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72.92亿元,同比增长23.7%,增速比年初上升46.8个百分点,比全国高34.7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7.67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比年初上升7.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6.2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67.63亿元,同比增长28.6%,增速比年初上升7.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2.2个百分点。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62.03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年初上升9.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2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60.22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比年初下降30.3个百分点,比全国低0.6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亏损11.65亿元,同比下降115.5%,亏损较年初有所收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亏损5.77亿元,下降192.55%,亏损较年初继续扩大。

  5、投资收益和补贴收入快速增长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投资收益87.66亿元,同比增长138.5%,比去年同期增长156%。17个行业投资收益实现增长。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行业投资收益(占规上工业69.1%)增速超过100%。

  全省规上工业补贴收入48.73亿元,同比增长76.4%,增速比年初增加50.4个百分点。22个行业补贴收入实现增长。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行业补贴收入占规上工业75.8%。

  6、期间费用均有下降

  受市场低迷影响,企业削减各项费用控制支出,三项期间费用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5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合计1602.65亿元,同比减少4.2%,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6.8个百分点,比一、二、三季度分别下降1、2.8、2.3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三项费用为8.74元,低于去年同期0.36元。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大幅下降,同比增长0.1%和1.1%,比去年同期下降13.6和18.6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同比下降8.4%,比去年同期下降15.4个百分点;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增速比全国低3.9和13.6个百分点。

  7、企业亏损持续,量速探底回升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973户,同比增长16.4%,亏损面19.2%,比去年同期扩大1.2个百分点,但比一、二、三季度分别下降8.9、5.8、4.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累计194.39亿元,增长39.9%,比去年同期上升22.7个百分点,但比前三季度分别下降26.8、54.2、77.1个百分点,亏损较前三季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达29.4%,比前三季度分别下降15.5、9.2、8.2个百分点;亏损额130.77亿元,占规上工业66.9%,同比增长50.6%,比前三季度分别下降68.3、104.2、142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亏损18.94亿元,下降14.2%,比前三季度分别下降88.3、52、49.8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超过半数以上企业亏损,亏损面达6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的亏损面超过30%。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的亏损额增长超过100%。

  从企业看,由上年盈利转向今年亏损的企业300户,比去年同期增加38户。亏损额过亿元的企业31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户。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华电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蒲白矿务局、陕西陕焦化工有限公司、澄合矿务局、陕西陕煤铜川矿业有限公司、陕西榆林凯越煤化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秦岭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龙门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十家企业亏损额累计77.52亿元,占国有控股企业的59.6%。

  8、综合效益指标有所回落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贡献率为12.5%,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比一、二季度分别提高1.9和0.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5.9%,下降0.3个百分点,比二季度上升0.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11次,下降0.11次,比前三季度分别提高0.35、0.19、0.14次。资本保值增值率106.2%,下降8.5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分别回落3.3、1.3、0.6个百分点。

  全省规上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8.2%,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位,比前三季度分别上升0.3、0.4、1个百分点。在40个大类行业中,30个行业超过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32.5%、21.56%和12.74%,分别高出全国19.8、12.3、10.9个百分点。此外,有10个行业低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其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成本费用利润率4.6%,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同行业5.2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2.3%,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同行业7.2个百分点。烟草制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18.5%,同比下降10.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同行业20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效益显现积极变化

  1、利润增长动力转变

  煤炭、石油、钢铁、烟草行业多年来是全省工业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如今这些行业已成为影响全省工业利润下降的主要行业。2015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下降46.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下降14.6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46.4%,拉动规上工业利润下降9.1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降115.5%,拉动规上工业利润下降5.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行业利润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成为带动全省工业利润增长的主要力量。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1.1倍,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1.5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8.6%,拉动0.9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5%,拉动0.9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3.7%,拉动0.8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7.6%,拉动0.8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7.2%,拉动0.6个百分点。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02倍,拉动0.6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增长25.6%,拉动0.5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7%,拉动0.4个百分点。

  2、消费品制造业利润率高,新兴支柱产业优势突出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7.3%,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高0.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高1.4个百分点。40个大类行业中,仅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率为负。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利润率超过10%。20个行业利润率同比上升,26个行业利润率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其中,纺织业、家具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利润率分别比全国同行业高6.5、6.2、5、3.6、3.4、2.4、2.1、1.9个百分点。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新兴支柱产业利润率比全国同行业高9.4、2个百分点。

  3、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2015年,我省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了高技术产业的建设步伐,五大高科技行业蓬勃发展,效益水平稳步提升。全年,高技术产业资产总计1592.3亿元,同比增长20.3%,增速高于全省规上工业资产14.9个百分点。平均用工人数11.3万人,增长8.7%,高于全省10.4个百分点。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64.8亿元,增长26.3%,高于全省26.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12亿元,增长28.3%,高于全省50.1个百分点。完成税金总额53.9亿元,增长30.2%,高于全省37.1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利润分别增长12.3%、22.7%、37.1%、50%、94.25。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超过100%。

   三、三大问题不容忽视

  尽管当前工业经济总体稳定趋暖,结构调整初显成效,然而由于宏观经济新常态的影响在未来还将进一步深化,外需乏力与内需不足交织,国内工业供给与需求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性产能过剩等深层次的问题尚未解决,“三去一降一补”压力较大,市场对后期经济运行谨慎,工业经济走势不容乐观。根据年内开展的中小型工业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新十条”措施执行效果问卷调查、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专项调查等调查结果显示,去化库存压力大、成本高企、资金紧缺是企业普遍共识,几大问题不容忽视。

  1、产销率低位运行,去库存压力依旧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5.3%,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位于全国第25位,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省规上工业存货1862.35亿元,同比增长1%,比去年同期下降5.6个百分点,比一、二、三季度分别下降2.5、4.3、2个百分点。其中,产成品795.05亿元,同比增长2.8%,比去年同期下降11.2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分别下降2、6.7、3.2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9.7天,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比前三季度分别加快1.4、0.9、0.8天。产成品存货消化加快,但去化压力仍存。

  2、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盈利能力堪忧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成本费用合计16424.66亿元,同比增长2.5%,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增加2.3和0.6个百分点。其中,主营业务成本14822.01亿元,同比增长3.2%,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增加2.6和0.9个百分点。

  从年内各月收入与成本的增长情况看,成本增速比收入增速平均高出4个百分点。比较2011-2015年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全省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0.83元,高于去年同期2.67元,比年初上升1.02元,比2011年上升8.14元。

  四季度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专项调查结果显示,“用工成本上升”是困扰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给企业经营带来沉重负担。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企业效益下滑。在市场需求低迷,生产前景不明朗,企业税负较大,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形势下,企业盈利空间不断受到挤压侵蚀,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3、资金压力加剧,制约企业发展

  2015年,全省规上工业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比重为31.9%,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应收账款1969.25亿元,同比增长13.1%,占用流动资金22.7%,比上半年上升1.8个百分点。四季度,工业企业资金紧缺指数为57.2%,比三季度上升0.3个百分点。仅有3.2%的企业认为“资金充裕”,37.5%的企业认为“资金紧张”,比三季度上升1.4个百分点。此外,仅0.9%的企业认为融资“容易”,比三季度下降了0.3个百分点;27.9%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融资困难,资金使用成本高是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制约着企业生产经营。

  四、几点建议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省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十二五”发展取得的成绩基础上,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心谋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促进我省工业经济持续回升。

  一是统筹推进,切实抓好工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坚决淘汰“僵尸企业”、高污染企业和产能过剩领域无竞争力企业,继续以大企业为突破口,深入推进促销稳产保市场工作,助力大企业扩大市场销售。

  二是精准施策,开展服务实体经济企业降低成本行动,从降低交易、人工、物流、财务成本和税费、五险一金等方面发力,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引导和规范企业加强内部审计与核算,突出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控制机制,打好降本增效“组合拳”,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三是输氧造血,创新投融资体制,搭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与企业的信息交流平台,强化对工业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扶持普惠中小型企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帮助企业拓展投融资渠道。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