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咸阳市十大科技新闻

07.01.2015  17:28

        一、我市荣获“国家火炬咸阳高端橡胶特色产业基地”。2014年,我市精心组织申报的“国家火炬咸阳高端橡胶特色产业基地”获科技部批准,填补我市“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的空白。全市共有橡胶生产、配套及贸易企业10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80%的橡胶企业聚集在咸阳高新区,产业聚集度和行业优势较高,发展前景和基础良好。 
        二、我市首次颁发咸阳市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4月28日,全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首次颁发咸阳市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著名油菜育种专家华德钊,著名心脑血管病专家、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赵步长获此殊荣。 
        三、我市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全市3家企业入围国家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盟创纳米材料有限公司获全国大赛优秀企业奖;彩虹集团公司、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进入国家和省创新型企业试点行列。截至目前,我市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
        四、我市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进一步落实“书记、市长进高校院所”要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相关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市政府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不断加强校市合作。 
        五、我市著名旱地小麦育种专家梁增基荣获“三秦楷模”称号。梁增基扎根长武基层53年,先后攻克了旱地小麦的锈、冻、倒、旱、筋五大技术难关,改变了渭北旱塬传统的小麦种植模式,培育出“702”、“7125”、“秦麦四号”、“长武131”、“长武134”、“长旱58”、“长航1号”等旱地小麦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审和省审。推广面积占到全国旱区面积的25%以上。提出的“促进旱作高产品种利用深层水的旱地高产法”和旱地小麦栽培管理技术规范,对指导旱塬小麦生产产生深远影响。 
        六、我市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截至11月底,全市专利申请1824件、授权952件,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七、我市17项科技成果获2014年省科学技术奖。其中陕西中医学院等单位完成的“脊柱脊髓损伤相关疾病的细胞保护、功能恢复及治疗关键技术”、陕西科技大学等单位完成的“国产对位芳纶蜂窝芯材纸基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八、我国首家基板玻璃国家级工程实验室落户我市。彩虹集团公司建设的平板显示基板玻璃工艺技术被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为国家工程实验室并给予5000万元国家投资补助支持。这对于快速提升我国液晶基板玻璃的关键核心技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缺芯少屏”的不利局面,打破国外厂商在行业内的垄断格局,保障我国液晶面板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九、我市与杨凌示范区、西农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地三方”签署的拟共建5个重点产业试验站、开展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市政府、杨凌区管委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合作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为我市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新机遇、创新发展理念、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平台和空间。 
        十、我市加快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年产3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在彬县开工,标志着彬长能源化工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乾县浩泽陕西环保科技产业园一期项目年产20万台净水器的四条生产线正式投产,二期工程同时开工建设。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