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丹治”二期工程2014年度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12.07.2016  15:10
          石泉县“丹治”二期工程2014年度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在项目建设区镇村和广大群众积极配合下,紧紧围绕“三宜石泉”战略目标,以“规划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水平”为总要求,全面完成了年度下达的建设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于2016年7月8日顺利通过县级自查验收。

          石泉县“丹治”二期2014年度项目治理范围共四条小流域,分别为:银龙项目区牛羊河小流域续建项目、两河项目区堰坪河下游小流域续建项目、新开工两河项目区子午河小流域和云雾山项目区大坝河上游小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13平方公里,其中综合治理面积20.22平方公里,生态修复面积32.91平方公里。

          建设过程中,石泉县水利局结合项目区实际,坚持水土保持治理搭平台、拉骨架,上下联动,培育促进各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坚持“流域一盘棋,一村一方法”,把各村脱贫方案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产业。针对项目区内面源污染严重、生活垃圾随意堆弃、生活污水直排以及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残留累积污染水质的现状,适时开展清洁治理试点,对流域内的农户规范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生活污水的集中排放、多层净化处理,对村庄、院落、移民搬迁点进行美化,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在小流域治理中,按照“三沿三边”的战略布局,结合县上农、林、牧产业突破发展项目规划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扶贫连片开发”、“旅游产业发展”的发展,与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协同作战、紧密配合,实施规模连片的坡改梯,配套水、路、沟溪治理和坡耕地经济林果建设,突出坡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打造“胜利水保产业示范园”、“光明万亩核桃园”、 “两河潼关旅游村”等一大批生态流域示范工程做好了基础性工作,不仅带动了周边农村的经济发展,也推进了全县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综合治理,项目区农业人均基本农田由治理前的0.87亩增加到治理后的0.96亩,增10.3%;人均粮食产量由390.85公斤增加到468.55公斤,增1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21元增加到3667元,增7%;年土壤侵蚀量由15.42万吨减少到7.15万吨,减54%,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53.13平方公里;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石泉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