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法院2014年执行工作纪实

27.01.2015  10:24
        官司打赢了,却迟迟得不到有效执行,判决书成了“法律白条”。可以说,“执行难”依然是是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司法问题之一。 

        2014年,陕西法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要求,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思路,迎难而上,戮力破解“执行难”,坚决撕掉“法律白条”,全省法院执行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实现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2014年,省法院共受理涉执信访案件117件,执结化解114件,结案率97.4%,最高法院挂网的35件涉执信访案件全部化解,执结化解了30名全国人大代表质询的现代农业执行案、数百名群众上访的合阳基金会执行案等一批重点案件。涉执信访工作在全国排位从2009年的第27位上升至近四年连续排位全国前列,受到省委政法委通报表彰,并在全国法院介绍了经验。 

                                                                                          让每一件有财产案件都得到执行 

        “一个月前写给您的信,您作为省法院的执行局长不但看了,而且亲自到基层督办执行,为我们讨回了公道,还提供了资助。使我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我难以用语言表达感激之情,只能在这遥远的地方永远为你们祈福”。 

        这是陇县温水镇峡口村戚某给省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长贾治国写来的感谢信。一年前,贾治国收到戚某来信,反映她丈夫高某在某工地干活,在施工中从高处摔下造成伤残,施工方和包工头支付了部分住院费后再未付款。高某诉至法院,法院判决施工方和包工头连带赔偿其医疗费等损失36459.72元。但判决已有两年,迟迟未能得到执行。收到信的第二天,贾治国带着执行法官到基层法院对该案现场督办,并前往峡口村二组走访戚某。看到省高院的领导和法官,戚某十分激动,她做梦也没想到省法院的执行局长能亲自到一个穷山村过问一个普通农民的事情。贾治国详细询问了戚某对案件处理的意见及其一家的生活情况。当看到她家徒四壁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时,贾局长拿出500元钱交给戚某,让她好好供孩子上学,对生活一定要有希望,并语重心长地对随行的法官说,基层法院的案件虽然标的小,但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要用心执行好每一件案件,让每一件有财产案件都得到执行。在省法院督办下,该基层法院很快将案款全部执行到位,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这只是省法院督办的众多涉执信访案件中的一个。 

        陕西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阎庆文指出:“申诉信访工作既是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法院发现自身工作短板,加强工作管理,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省法院把涉执行信访作为对下监督管理的突破口,通过抓涉执信访工作,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案件办理,不断提升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满意度。下发《执行申诉信访案件办理规定》,规范了涉执信访案件的受案范围、办理程序、结案标准。坚持排位通报、督办交办、领导包案、三级法院座谈、带案下访、现场指导、执行救助等措施,实现了对各中级、基层法院涉执信访工作的有效管理,确保了涉执信访案件的顺利化解。为增强对下监督指导的针对性,省法院连续三年对受理的涉执信访案件进行评析,查找引发申诉信访的原因,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涉执信访的发生。 

        2014年,省法院共受理涉执信访案件117件,执结化解114件,结案率97.4%,最高法院挂网的35件涉执信访案件全部化解,执结化解了30名全国人大代表质询的现代农业执行案、数百名群众上访的合阳基金会执行案等一批重点案件。涉执信访工作在全国排位从2009年的第27位上升至近四年连续排位全国前列,受到省委政法委通报表彰,并在全国法院介绍了经验。 

                                                                                            千难万难,也要敢于啃难案骨头案 

        2014年1月27日,西岳华山脚下。 

        窗外,寒风凛冽,室内,暖意浓浓。73岁的李秀芳老大妈怎么也没有想到,短短10多天,华阴法院就为她儿子执行回23万元工伤赔偿款,使她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领到孩子的救命钱,老人握着执行法官的手,流着热泪连声说,感谢法院,感谢法院,感谢执行法官。 

        这是陕西法院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活动案件款兑付大会一个场景。 

        李大妈儿子赵朝旗受雇于重庆中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华阴秦岭电厂干活时受伤,双腿截肢,经鉴定为二级伤残,法院判决重庆中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赔偿23万元。由于被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年关将至,李妈妈和儿子生活及后续治疗费还没有着落,使这个原本经济并不宽裕的家雪上加霜,她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老人的困难牵动着执行干警的心,华阴执行局长刘宁带病投入到执行工作中,带领执行人员三赴重庆,查银行、查工商、查车管、查房地产,排除被执行人规避等诸多困难,依法扣划被执行人银行存款,将赔偿款如数执行到位。 

        通过开展执行专项活动集中、快速、主动执行案件,是清理各类难案骨头案的有效举措,也是人民法院整合执行资源、有效推进执行工作的有益探索。形象地说,执行专项活动就是在一个时期内将好钢聚到刀刃上,集中破解执行难案骨头案。刘宁说,执行人员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要敢啃难案骨头案,否则肯定干不好执行工作。这也是众多基层执行人员的感悟。 

        针对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想关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抚养费、抚养费、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医疗赔偿、工伤赔偿和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等执行案件,2014年初,省法院在全省法院开展涉民生案件集中清理专项执行活动,执结涉民生案件1968件,执行金额9205.12万元,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消极执行、拖延执行问题,开展“消极执行、拖延执行专项治理活动”,共排查重点案件136件,清理执结消极执行案件134件,结案率达98.52%,执结金额1.25万元。 

        2014年7月以来,按照最高法院的安排部署,全省法院组织开展“转变执行作风、规范执行行为”专项活动,集中清理涉民生、涉金融和一年以上未结案件,进一步转变执行作风,规范执行行为。 

        截至2014年底,全省法院共纳入清理台账涉民生案件1467件,执结978件,执结金额4984万元;共有涉金融债权案件809件,执结341件,执结金额2.6亿元;共有一年以上其它未结案件18318件,执结8236件,执结金额11亿元。三类案件均超额完成了最高法院确定的40%阶段性目标任务。 

                                                                                            让执行工作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2014年9月的一天,某电梯配件有限公司负责人找到西安市莲湖区法院执行局负责人娄李,要求履行义务。几个月来,执行人员曾因该公司去向不明、案件无法执行而头疼不已。 

        刘某与某电梯配件有限公司劳动争议一案,因该公司不履行仲裁裁决补缴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刘某向法院申请执行。但受理执行后,执行人员发现该公司去向不明,无法实施其他强制措施促其履行义务。2014年7月29日,莲湖法院执行局依法将该公司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公布。该公司得知其已被纳入失信人名单后,主动将1.2万元经济补偿款交至法院,案件顺利执结。该公司负责人告诉娄李,公司被纳入失信被执行名单后,无法贷款,无法招投标,原来的生意伙伴也不愿意再与他们合作,简直寸步难行。 

        201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建立了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同年10月,开通了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各级法院在案件执行中确定的失信被执行人,都登录到该平台统一向社会公布。省法院利用这一契机,充分发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作用,要求各级法院切实做到应录尽录、准确录入,同时创新发布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张贴布告、发放传单等方式,做到街头巷尾、老幼皆知,让“老赖”无藏身之地。截至目前,全省法院共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1896例,压缩被执行人生存空间,促进一批案件顺利执结。 

        当前,“执行难”仍主要是查找被执行人难,查找被执行财产难。依靠网络信息化技术破解查控难题、助力执行是今后执行工作发展的基本趋势。省法院确定了“全国一流,陕西特色”的目标,全力推进执行信息化和网络执行查控机制建设。省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田平利说;“网络执行查控就是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把执行人员从繁重耗时的查控工作中解脱出来,实现对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财产的快速、有效查控,提高执行效率,让执行工作插上信息化的翅膀。”省法院创新的“网络执行查机制”,已在全国法院得到全面推广。省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已与省内22家商业银行省分行实现了点对点网络查询。省内各级法院执行人员足不出户,只需在办案系统中点击“点对点查控”键,系统将自动生成查询申请发送到各商业银行省分行,各商业银行对被执行人在全省的存款信息自动查询后,查询结果自动反馈到办案人电脑终端。最快的银行几分钟内就能反馈查询结果,慢的两天内也能全面取得查询结果。 

        截至2014年底,覆盖全省三级法院,上下级法院信息共享、与协助执行单位有效联动,具有财产查控、信息共享、突发事件处置、远程视频指挥等功能的执行指挥中心系统已初步建成。省法院正积极推进与工商、国土、住建、车辆等主要协助单位的点对点网络查控,使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无处可藏。陕西高院建成《陕西法院公众服务网》,设立司法公开平台,实时传送各类执行公开信息,方便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查询,充分保障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执行难”包含诸多社会性因素,因此解决执行难问题就不能仅凭法院“单打独斗”,而是要发挥“法院主办”的能动性,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齐抓共管。省法院积极推进与相关单位的执行联动机制建设,为执行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协调省人大作出《关于加强全省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决议》,为进一步加强对执行工作的人大监督、政府支持和协助单位配合提供了法律依据。与省纪委、省监察厅联合下发《关于对妨碍、抗拒和不依法协助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党员干部和行政监察对象实行责任追究的规定》,加大了对拒绝协助、拒绝执行的党员干部和行政监察对象的责任追究力度。与省公安厅会签《关于加强公安机关依法协助人民法院查找被执行人或相关人员下落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查控被执行人车辆问题的若干规定》,确立了公安机关利用信息资源协助人民法院查找控制被执行人下落和被执行车辆的工作机制。 

        当前,社会诚信体系尚不健全,逃避、规避执行行为仍然多发,方式方法不断翻新,加之被执行人缺乏履行能力等因素影响,客观上影响了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省法院将积极应对执行工作新形势、新问题,坚持依法公正执行,有效打击失信行为,及时救助特困申请人,最大限度实现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行案件中感受到公正正义,为“三个陕西”建设作出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