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抗生素耐药性与全链条健康管理国际会议”在京举行

26.12.2018  19:51

  近日,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对外合作交流活动基金项目的资助下,“2018抗生素耐药性与全链条健康管理(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One Health via Whole Chain)国际会议”在北京兴基铂尔曼饭店举行。本次会议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承办。来自英国、德国、法国、挪威、丹麦等国外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国内著名大学与科研机构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就全链条抗生素耐药性与健康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会议期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卫生安全与紧急情况司Peter Hoejskov,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英国皇家生物学会资深会员、英国皇家病理学院资深会员Timothy Walsh教授,都柏林大学公共健康学院、UCD食品安全中心主任Séamus Fanning教授,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抗生素耐药性的生态学和进化研究室主任Philippe Glaser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李泰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联合国抗微生物耐药性跨部门协调小组召集人陈君石研究员,本次会议的主席、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WHO抗微生物耐药性技术战略专家顾问组成员吴永宁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沈建忠教授等来自英国、德国、法国、挪威、丹麦、中国的36位国内外著名细菌感染与耐药性专家学者围绕“全球革兰氏阴性菌耐药”“遏制细菌耐药性-全球和中国”等主题做了精彩报告并进行了充分交流讨论。
  与会专家认为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MR)已成为当前全球公众健康最复杂的威胁之一,一旦病原微生物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不仅威胁人群和动物健康,而且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专家建议,未来抗生素耐药性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科学前沿或者关键技术:一是抗生素耐药性基础理论研究;二是了解全球抗生素耐药性研究现状、传播防控和健康策略,理清我国抗生素耐药性的前沿方向;三是探讨新出现的耐药机制及传播规律前沿研究方向和技术;四是建立全国性、标准统一的细菌耐药性数据库问题,制定应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蓝图;五是加快新药研制和提升科研水平。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