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环保看点

27.01.2015  12:57

  1月25日,陕西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陕西省省长娄勤俭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在总结2014年陕西省政府工作后对2015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关于生态环保方面,报告中指出:

  2014年,陕西省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3.3%,四项污染物指标全面完成计划。

  娄勤俭省长在报告中说,针对突出问题实施铁腕治理,天蓝地绿水清正在成为现实。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18.8万辆,率先实现国V油品供应覆盖全省,完成火电机组脱硫提标改造630万千瓦,拆改燃煤锅炉2347台,关中地区煤炭消费出现负增长,工地扬尘得到控制,西安连续10个月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位。秦岭保护和“一河两江”治理力度明显加大,提前全面完成秦岭北麓西安段违法建筑整治任务,渭河三年变清目标如期实现,皂河等支流污染排放达标,汉、丹江水质稳定在Ⅱ、Ⅲ类。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42个县的122个乡镇、872个行政村示范项目全面完成,受益群众超过130万人。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341.4万吨、3700万米,节约标准煤172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任务。造林绿化497.6万亩,保护恢复湿地146万亩,退耕还林56万亩。

  关于2015年工作,娄勤俭省长在报告提出将严守生态红线,实行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全面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单位GDP能耗下降3.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0.5%、1.5%、1.5%和6%。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将重点实施三大举措:

  “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大力推广煤炭清洁利用,全面推行超净排放、热电联产、脱硝除尘技术,实施“两个一百亿”天然气利用工程,以西安周边100公里无煤化为目标,有序拆改城区燃煤锅炉。年内全部淘汰关中地区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全省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0万辆,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强化对工地、道路扬尘的日常监管,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建立省级及关中地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体系,提早应对极端不利天气下的雾霾污染。

  深入推进大生态建设——把整治乱批乱建、违法采石开矿工作向秦岭深处延伸,建设好秦岭国家中央公园。启动新一轮渭河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系统规划关中水系,统筹实施堤防、蓄滞洪区、湿地等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开展汉江、丹江综合整治,建立水源污染事故防范预警应急体系。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小流域治理等重点工程,搞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建设“百万亩森林”和“百万亩湿地”。加强煤炭采空区、塌陷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尾矿库综合整治,实施土壤治理修复示范工程,积极防治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污染。

  节约资源,降低消耗——严格落实环境准入、资源环境总量控制、节能减排责任考核等制度,全面推进节地节水节能。加快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从数量质量两方面守住耕地红线。坚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行区域地下水开采总量和地下水水位“双控制”。坚决淘汰未达标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企业和10万千瓦以下燃煤小火电,全年淘汰落后产能64万吨,节约标准煤18.9万吨。支持商洛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建立全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机制。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和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责任编辑:秦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