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退休职工历时10年用单反拍摄纪录片获大奖

29.12.2016  02:03

  中新网陕西新闻12月28日电(记者 阿琳娜)现年61岁的陕西退休职工、独立制片人焦彦文历时十年,用一台单反相机与两只镜头拍摄了反映秦岭自然与野生动物生态现状的纪录片《野性秦岭》。该片在2016第四届“中国镇江西津渡国际纪录片盛典”上获得“最佳导演”奖。

  影片制片人焦彦文系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成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是陕西省周至县林业局一名退休干部。他出生于秦岭北麓周至县的大山里,自幼与山水为伴,鸟兽为邻,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到拍摄秦岭野生动物中。

  据了解,2006年进入林业部门后,焦彦文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考察、调研秦岭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当时国内播映的很大一部分野生动物纪录片都是从国外引进,而秦岭有很多野生动物却没有一部纪录片,焦彦文就产生了拍一部有关秦岭野生动物纪录片的想法。有了想法后,他就开始学习拍摄技术,有空就深入秦岭寻找素材。

  焦彦文入秦岭拍摄每次进山少则三五天,多则十来天,装备行李重量约在30至50斤左右,一般需要一到四人助理来背行李。为了防止被野生动物发现,要提前搭建好隐蔽窝棚在动物活动范围外长期蹲守。有时尽管防备很好,也避免不了近距离接触动物,有次近距离被羚牛发现,险些被攻击。除动物外,有时人为因素也很惊险,一次在秦岭里突遇大雨,溪流涨水,在跨越溪流时,对岸一根树杈扎入了他的右眼下。

  焦彦文拍摄这部影片经历了10年时间,其中用6年时间对秦岭野生动物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详细地考察调研,实际拍摄持续了4年多时间。在缺乏资金、没有好的拍摄器材、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他克服困难,完成了影片的拍摄。

  为了节省成本,焦彦文一人充当制片人、场记、编剧,自己来画脚本,写剧本,做分镜头,耗时四个多月把这几年的素材整理成一部上、下两集,片长94分钟的纪录片。

  影片以展现秦岭壮美的自然风光为铺垫,攫取绶带鸟含辛茹苦的育儿经历、金丝猴母子生死不弃的感人情节、秦岭羚牛家族中爱情的欢愉和苦难的悲伤等镜头画面为故事主线展开叙述,深刻表达了野性生灵生存的艰难和物种延续的不易,重点阐释并揭示人类“敬仰自然,尊重生命”这一主题。同时也真实记录了秦岭生物的多样性内涵。

  谈及未来,焦彦文说他打算继续拍秦岭的野生动物。(完)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