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亲人骨灰寄存10年 直到找到树葬 生态葬环保祭渐入人心
工作人员擦拭墓碑 本报记者陈飞波实习生陈尔冬摄
为家属现场直播祭祀 本报记者陈飞波实习生陈尔冬摄
清明节将至,景女士委托墓园工作人员微信直播祭扫过程,视频中,她泪流满面。丈夫走时仅36岁,她把骨灰盒寄存了10年,直到找到树葬。
陕西 首个生态树葬区如今卖出去117个树葬墓地(已安葬92位逝者),尤其是最近一年来,卖出树葬墓地的数量是前两年总和的1.25倍。数字增加的背后,是人们对生态环保节地葬理念的逐渐接受。
路边焚烧祭祀者少了,多个社区举行公祭,墓园鲜花换纸钱,网络留言寄哀思……文明祭扫、绿色祭扫的观念也在更新着。
直击
微信直播代人祭扫过程
死后化作一棵树,扎根于大地,看冬去春来,看云卷云舒。
走进西安市阎良汉皇树葬墓园,树木郁郁葱葱,工作人员正拿着手机准备直播代人祭扫过程,“祭扫马上开始,请您看直播。”工作人员通过微信聊天视频对景女士说。
“敬献花环!”“敬献花篮!”“摆放祭品!”在司仪的主持下,4位工作人员先后摆放花环、花篮,以及苹果等祭品。
“默哀!”大家低头默哀3分钟。
此时,记者看到微信直播的画面中,景女士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工作人员又直播了祭品、树葬等画面的特写。思念卡片挂在树上,风吹来,似乎在诉说着哀思。周围,还有鸟鸣声传来。
“请您节哀!”工作人员对景女士说。整个直播过程大约10分钟。
墓园经理沈文说,有代人祭扫需求的人特别少,只有4位,有的是人在国外,有的是最近特别忙,没有时间来祭扫,所以联系墓园代祭扫,要求直播并拍照片。费用为100元一次,主要收取的是鲜花、苹果等祭品的费用。
景女士说,清明节时是她工作最忙碌的时候,因为实在抽不开身,所以,便请工作人员帮忙祭扫。
讲述
寄存骨灰10年 终于找到树葬
“14年前,爱人不幸出车祸,抛下我们娘俩。”景女士回忆道,2004年,36岁的丈夫闫先生走了,留下她和8岁的儿子。那时,她感觉天塌了,强忍着悲伤,把儿子拉扯大。
那些年,她一直寻找合适的墓地安葬丈夫,走了很多墓园。“要么很豪华,要么占地大,当时还没有生态葬。”景女士说,闫先生的骨灰盒寄存在其他墓园10年。直到2014年,她和年满18岁的儿子,一起在该墓园找到了树葬墓地。
爱人生前喜欢大自然,热衷环保。树葬以另外一种形式延续了他的生命,这树现在十几岁,能活三四百年,和树对话,就感觉好像和逝去的爱人说话一样……
上大学的儿子认为,应该厚养薄葬,传统的墓地,占地大,焚烧纸钱,烟雾缭绕,不环保,人们应该与时俱进。选择树葬是因为环保,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而不是因为树葬墓地的价格便宜。
于是,母子俩将闫先生安葬在树葬墓地。那时候的树葬是“过渡”,采取了传统加生态相结合的方式,每棵树下设立一个小墓碑,刻有名字和照片,相对便于人们接受。
每年暑假,景女士都会带儿子一起去祭祀。“祭祀时,我会对爱人说,清明节忙,我没办法来看你,我想你肯定会理解我的。”景女士说,对于别人认为找人代祭扫有点流于形式,她不赞同。
分析
树葬墓地卖出117个 环保理念更新
“闫先生下葬一年后,也就是2015年,我们推出了纯生态树葬!”沈文说,不留坟头、不刻碑、不能燃放爆竹、不能焚烧纸钱,骨灰盒埋入树下,一年后降解,骨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该生态树葬区占地12亩,有2200棵蜀桧树,又叫塔柏,形状如塔,四季常青乔木,寿命可达数百年。
2015年,本报率先独家报道了我省首个生态树葬区安葬首位逝者的消息,2017年又报道了当时的现状,引发全社会关注。
“媒体的宣传作用非常大,人们的接受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沈文说,2015年清明节前,树葬区安葬首位逝者,到2017年清明节前,卖出52个树葬墓地(已树葬了33人)。
从2017年清明节到2018年清明节前,65个树葬墓地被买走,短短1年,这个数字是前两年总和的1.25倍。截至目前,117个树葬墓地售出,已安葬92位逝者,其中,有一棵树下安葬有3位逝者。选择生态树葬的人,7成来自西安城区,家庭条件也不错,并非因价格因素选择树葬,而是热衷环保。
除了树葬,还有草坪葬。在阎良荆山公益墓园, 三秦 都市报记者看到,草已开始绿起来,满眼绿意。工作人员说,草坪葬2600元,节地,只有传统墓地正常值的1/4大小。阎良区殡葬管理所所长辛文森介绍,荆山公益墓园很快还将设立花葬区。花葬区规划栽植月季、冬青、牡丹、红枫等多种花卉树种,确保三季有花,四季常绿,风景宜人,环境优美。
祭祀
社区公祭 纸钱换成鲜花思念卡
文明祭祀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记者4月3日在东风坊社区附近看到,社区居民和工作人员、志愿者,进行社区公祭,鞠躬、献花,怀念故人。
“往年此时,街头上能看到有人偷偷燃烧纸钱祭祀,今年,这种现象很少了。”居民王女士认为,一方面,是雾霾天气严重,人们深受其害,环保与大家息息相关,人们认识到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陈规陋习的危害;另一方面,社区和公益团队联合提供了一个环保的公祭方式,让人们的追思之情有了更好的释放方式。
“我们志愿者和一些社区联合举行公祭,用鲜花等代替焚烧纸钱,同时,现场宣传环保祭祀理念。”西安市明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惠明说,通过文明祭祀、绿色清明的活动,大力宣传文明祭祀理念,让居民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祭祀方式。
记者在群策巷社区、东尚社区、华清学府城社区等处了解到,近期均开展了社区公祭仪式。辛文森说,阎良区24个社区均设置有公祭点,用菊花等代替纸钱。
在一些墓园采访时记者看到,有的人祭扫时会带着纸钱和鞭炮,工作人员看到后,免费用鲜花和思念卡来换纸钱和鞭炮,来的人得知后表达歉意,也积极进行兑换。一位工作人员说:“墓园禁止燃烧纸钱和燃放鞭炮,但是,有的人拿着这些东西来了,此时,我们送上鲜花和思念卡,换取纸钱和鞭炮,他们也就欣然接受,然后我们把纸钱和鞭炮处理掉。”
此外,一些墓园也推出网上祭祀公众号,关注后点击进入,可以留言,分享自己写给逝者的话,送上虚拟的鲜花和蜡烛。
记者手记
生态葬文明祭祀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从3年前报道纯生态树葬的第1个安葬者,到117个树葬墓地卖出,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它的背后,是人们的观念在不断更新变化。刚开始选择树葬的大多是知识分子,如今,已经普及到普通市民。
前两年的采访中,听到更多的是面子、攀比和厚葬话题,很多人认为,老人走了后连个墓碑也没有,埋在树下当肥料,与泥土在一起,别人会戳自己脊梁骨的,说自己不孝顺,连个墓地也给父母买不起!于是,一方面,不少人抱怨传统墓园昂贵,另一方面,又难以接受几千元的生态树葬。
随着时代的发展,选择树葬、草坪葬的人多了,购买豪华墓地的人少了;去社区参加公祭、用鲜花代替纸钱祭扫的人多了,扫墓燃放鞭炮的人少了;通过网络祭扫的人多了,路边祭祀的人少了。这“三多三少”的变化,可以看出低碳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环保葬、环保祭也必然会成为一种趋势。
厚养薄葬,长辈在世时多尽孝道,丧葬祭祀时应一切从俭。记者相信,只要政府大力倡导,社区持续引导,媒体广泛宣传,墓园积极行动,人们转变观念,生态葬文明祭祀理念将落地生根,会让我们的大地和天空更加“清明”!首席记者姬娜实习生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