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铜川市住建系统十件大事回顾

14.02.2016  08:45
  2016年已经来到,回顾铜川市市住建系统2015年来的点点滴滴,十件大事深深影响了铜川老百姓的生活,并且在新的一年里依旧影响深远。   一是九州东道引入新理念 基础建设全面提档升级 。在九州东道建设中一改传统思维模式,率先引入“海绵城市”和“城市管廊”先进理念,进行大胆示范,打造成为新区具有科技含量较高的城市要道之一。   二是铜川首次荣获“长安杯”省优质工程奖 。2015年全市创建省级文明工地6个,市级文明工地36个,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照金镇建设项目Ⅲ标段工程、国家矿山救援铜川基地综合办公楼项目荣获2015年度陕西省建设工程“长安杯”省优质工程奖,填补了铜川市空白。   三是超前研判多渠道“去库存”稳楼市走在全省前列 。早于去年10月10日,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铜川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意见》,明确了7条硬措施,稳定市场,使商品房销售企稳回升。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56.09万㎡,同比增长1.67%,商品房销售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四是建筑产业化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 。铜川市墙材革新力度不断加大,改造升级生产线2条,3D定制板墙式绿色建材生产线落户铜川市。全市新型墙材生产比例达80%以上,走在全省前列,建筑业向高科技、产业化、现代化转型。   五是全市城镇建设取得新突破 。在过去的一年里,铜川市市住建局按照抓点带面的思路,坚持将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作为铜川市小城镇建设的试点和样板,强化服务指导,督促各区县、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加快建设进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宜君县荣获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奖励500万。照金镇获得全省文化旅游名镇先进镇称号,奖励资金100万。董家河镇获得省上跟踪指导考核市级重点镇先进镇,奖励资金600万,奖励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600亩。   六是铜川市与陕西建工集团实施战略合作 。为加快铜川转型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建筑工业化发展能力,在2015年10月14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上,铜川市人民政府与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正式签署框架协议,双方就建筑领域项目开发建设等达成战略合作,出资与陕西建工集团合资成立了陕建第十四公司,并已开展对外办公,“国企进铜”促成陕西建筑工业化(科技建材)生产基地项目签约,投资总额约11.4亿。   七是保障性住房分配入住取得显著成效 。全年基本建成保障房13240套,占目标任务的110.33%。新增住房租金补贴610户。全市又有7802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喜分新房。“十二五”期间农村危房改造也取得显著成效,精准扶贫暖人心,七万余群众圆了“安居梦”。   八是锦绣新城基础配套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以创建“和谐社区 幸福家园”活动为载,全年完成园区道路续建5.1㎞,竣工3.2㎞,分别完成管网铺设、人行道铺设、绿化及照明等配套工程3.9㎞。安装路灯106  盏,安装红绿灯等交通信号灯53套,铺设人行道4000㎡,绿化种植4200㎡,栽植行道树320棵。建成小学1所,幼儿园2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所,协调开通便民交通线路。完成投资8242.77万,占目标任务的103%,社区服务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九是走进四兴村体恤村民疾苦精准扶贫见成效 。去年在我国第二个扶贫日、也是第二十三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当天,为了进一步推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市住建局组织住建系统25名党员干部走进印台区高楼河镇四兴村,体恤村民疾苦、倾听基层民声,开展调查研究,制定脱贫致富措施,现场募集善款18万元,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   十是“用图说话”的新方法带来高效率 。“有图有真相”,是一句非常流行的网络语言,也是折射现实的一面镜子。如今被市住建局用在日常管理工作当中。通过半年的推广应用,“用图说话”这一创新管理举措,在住建系统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来源:铜川市人民政府网)                 责任编辑/孙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