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科大“2014年陕西省优秀教师”黄剑锋教授

09.12.2014  12:28

导读: 2014年陕西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黄剑锋教授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诠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教育真谛。

   赤子丹心育桃李 宝剑锋从磨砺出       《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老师”的经典释义。如今在陕西科技大学的校园里,正有一位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诠释此言真谛的园丁——“2014年陕西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黄剑锋教授。      三尺讲台十余载 师心仍系学子身      初见黄剑锋教授,没有想象中冷峻端肃的学者形象,一句“你们好,请坐。”只言片语中透出谦谦君子风度,给人一种平易近人之感。谈起日前荣获的“陕西省优秀教师”殊荣时,他一直舒缓的语气泛起一丝波澜,“这是对教育者的激励,也是省上给予教育工作者的认可。”诚然,取得这样的荣誉离不开他对教育教学事业的悉心投入,对学生的谆谆教诲与诚心交流。
  黄剑锋教授指导学生实验      黄剑锋教授的日常教学工作有一个突出特点,即“以生为本,循循善诱”,一切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出发,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力求做到环环相扣、相得益彰、学生受益。      一是在课堂教学上,善于以鲜活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复杂高深的原理,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以致用。比如他在为材料学院化学系主讲的《溶胶——凝胶原理及技术》课上,一方面将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所获取的有关溶胶——凝胶技术的最新成果有机融入到授课中,并辅以声像、动画及网络等多媒体技术手段,生动地阐释知识原理及重点、难点;另一方面又组织学生开展互动讨论,学生按照他提出的课题任务进行分组准备,一个小组讲解时其他小组成员要提问质询。因为黄剑锋教授认为,“只有提出问题的学生才能证明他在思考”。这样的课堂,学生听得认真,讨论得热烈,下课则是“满载而归”。      二是在实验教学上,想尽办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启迪学生智慧。每次实验前,他会不遗余力地将相关科研工作取得的新鲜“血液”传输给学生,使他们及时掌握无机材料制备相关内容的科技新动态,同时要求学生自主规划实验具体内容方案,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流程;在实验过程中,除非是遇到超出学生能力范畴的实验难题,一般情况下他都主张学生独立操作实验并解决遇到的问题,再经老师指点后,反思归纳总结和修正。黄剑锋教授说:“好的实验课,应该能够启迪学生思考问题发生的原因、其他解决方法和适用范围,而不是简单地记住某一个解决办法。”事实证明他的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既强化了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责任心。学生们说:“黄老师的引导加指导是授人以渔,真正地促进了我们自身能力的提高。”      三是尽其所能地与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问题,黄剑锋教授总是来者不拒,有问必答,并且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每一周都会召开两次学术班会,与自己指导的每一名研究生学生亲切交谈。不仅在学术上给予帮助,更是对学生们的人生和个人发展给出中肯的建议。此外,他还担任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的学术班主任,在每月一次的学术班主任班会上,无论是学生们在学习和实验中所遇的难题,还是在就业、考研和出国留学等方面遇到的小困惑,甚至包括许多慕名前来的其他学院学生与专业无关的提问,他都一一耐心作答。因为在他的心中,老师就应如海岸边矗立的伟岸灯塔,为每个学生的乘风破浪都负有不可推卸的指引方向的责任。      孜孜以求攻科研 虚怀若谷待后生      黄剑锋教授身上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不仅来自于他广博的知识与智慧,更映射出一种“求真务实,坚持不懈,谦逊宽容”的精神气质。
  黄剑锋教授给博士硕士上课      与教学工作所取得成绩一样,黄剑锋教授的科研成果之丰硕、实力之雄厚是全校有目共睹的。但是这些耀眼光环的背后,却有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辛酸历程。他曾因连续工作三个昼夜累倒在实验室里;他曾带病坚持参加研究进展报告会,稍好一点后又立马活跃在教育与科研工作的前线,丝毫不见病怏怏之态;他曾无数次遭遇实验的失败,但总是屡败屡战,从不气馁,反反复复思考,一次次分析数据,一遍遍查找原因,直至完全掌握实验过程和性能,取得预期结果和突破性进展。这些其中的难处与艰辛,他从不在人前提起。只是学生们有时深夜做完实验后准备回去,还见着楼道一端的地板上映射着灯光——它来自于黄老师的办公室,才知道他仍然在工作。于是,大家都自发地踮着脚悄悄离开,不想发出一点轻微声音打扰到他。      如今,当我们还在为黄剑锋教授的辉煌成就而暗自惊叹时,他却恳切地说道:“十几年前为了参加在国外举行的一次国际研讨会并做交流报告,我省吃俭用参加语言特训班。中途有许多人半途而废,但因为此次机会十分难得,我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坚持到最后,最终英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那次研讨会上收获颇丰。随后,我获得机会到日本短期留学。当时由于语言不通,只能用英语跟老师对话,常常耽误一些重要课程的学习。为形势所迫,我又过上了魔鬼式学习日语的日子,只要一有机会就拼命用日语和别人交流,久而久之日语水平渐长,再也不用担心核心知识无法听懂了。现在于我而言,历经这么多年的奋斗,取得一些所谓的成就,但我仍时刻警醒自己不应该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应保持虚心,眼界更开阔,待人更加宽容。”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曾是黄老师的博士生,现今也是其科研团队的青年教师骨干之一的李嘉胤提起恩师,总是难以忘记自己研究生时期发生的一件小事。当时面临毕业找工作的紧要关头,一心想出去闯荡一番的他无心做论文,一篇论文没有认真修改就交给了黄老师。黄老师看过之后对这篇论文并没有做出特别严肃的批评,反而出乎他意外地鼓励他对外投稿试试。结果自然是不出意外的落选,而期刊编辑的反馈意见竟比黄老师的意见更犀利且不留情面。这时,他才领悟到黄老师的良苦用心。“只有自己真正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才能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意见,才愿意主动地去提升自己。”如今,看着与当初自己一般心气浮躁的学生们也都在黄老师的带领下逐渐沉稳和成熟,他时常感叹:老师从不端学者的架子,但是他的教化浸润人心,就像是打磨人心境的磨刀石,将一块块棱角分明的毛坯一点点琢磨成剔透美玉。      别样人生真精彩 丹心壮志更攀登      黄剑锋教授如今四十有余,春秋鼎盛,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忙不完的事情。他的办公室里,电话铃频繁响起,文件和书籍堆积如山,但是在大多数人眼中一直是“黄老师很忙”的形象下,却掩藏着鲜为人知的别样情怀——乒乓球和垂钓。
  黄剑锋教授给学生讲解论文      他的乒乓球拍就放在办公室里,每当工作间隙,他就会和同事们一起在球桌旁厮杀几局,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以便更好地再次投入工作之中。此外,他还会在繁忙的节假日中抽出难得的空闲时光,和家人一起外出垂钓。谈到这个爱好,黄剑锋教授正襟危坐道:“现在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大多心浮气躁,干事马马虎虎,极不利于高水平成果的获得。为避免这种情绪的传染,我便用垂钓的方式,在陪伴家人的同时,来培养自己平静与平和的心性。我也由衷的希望现在的学生能够多以平和之心来对待学习工作。”      一个纯粹的人,一颗赤诚的心。黄剑锋教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教学科研,连兴趣爱好,都是为了辅助教学科研。因为他的事业、他的学生,就是他保持不竭热情、不断开拓进取的源泉。      2013年,他带领学生冯光帆等参加第九届“挑战杯”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面对比赛中要求参赛者所富有专业技能、营销、财务及管理等知识和能力,他不断鼓励和指导学生们进行综合素质拓展和实践训练,并在产品成型时主动为他们联系工厂,使理论成果得以付诸实现。最终他们的参赛项目《同步器齿环湿式摩擦材料的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省级金奖,并杀入全国比赛,取得国家二等奖。2014年,材料学院在他的带领下正在马不停蹄地开展一系列教学科研的新工作:积极培养教学骨干和学术梯队,为教学团队补给新鲜血液;组织申报《薄膜及涂层材料》、《溶胶——凝胶原理及技术》校、省级资源共享课程及精品课程;依托省级实验教学实验中心、陕西普通高等学区等教学改革平台,完善本科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      胸怀壮志,问人生几何。在教学科研的道路上,黄剑锋教授的步伐总是一直向前,向前,再向前。他的心中始终怀揣着这样的追求:“求其上,取其中;既要专注优势,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又要注意综合素质的拓展,更要拥有创新意识,切忌墨守成规,时刻保持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作风。”也正是凭着这种信念,他才会不畏崎岖,不论险阻,只争朝夕,上下求索,为教书育人事业贡献着光和热,影响和带动着周围的老师和学生们。(参与采写学生:张琦 戴思宇 羽逍 白娟 胡帆帆 吴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