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看着花儿绽放

07.09.2015  13:49

幸福是什么?对教师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着祖国未来的花朵茁壮成长。为此,在第3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本报特意采写了山区、特教等不同岗位教师的事迹,希望通过对他们典型事迹的报道,让更多人体味他们的辛苦,分享他们的幸福。在此, 我们也衷心祝愿所有教师节日快乐。

痴迷教书的吴林录

凤阁岭,一个充满诗意的地名,但这里山大沟深,生活并不诗意。然而,吴林录却在这里一干就是二十四个年头。

吴林录,一个什么样的人?“痴!别人痴迷书画、美酒,吴林录痴迷当老师。”这是凤阁岭初中校长的评价。记者亲历的一件事也证实了这段话。

吴副校长……吴副校长……喊了半天,屋子里却没有应声,难道吴副校长不在?“找吴副校长,你喊吴副校长不管用,你得喊吴老师。”与吴副校长相熟的一位老师 提醒说。“吴老师……”记者半信半疑地喊了一声。谁知,这招还真灵,吴林录应声而出。“吴老师当了一辈子老师,他习惯了老师这个称呼,经常忘记别人嘴里的 吴副校长就是他。”给记者支招的教师说,有一年吴林录独子的胳膊脱臼了,他心急如焚,立即让侄子把儿子送到了医院,而他自己则在星期天才抽空去看了儿子一 次。因为他知道,山里学校老师少,他这一走,就会耽误学生的学业。“”,这是吴林录一位同事的评价。

吴林录的同事说,按照规定,支教三年的教师可申请外调。因此,三年期满后,同吴林录一起进西山的二三百位教师纷纷离开西山,可吴林录依旧心无旁骛地教书。又一个三年过去了。在吴林录之后来的教师也纷纷离开了西山,可吴林录仍在这里上着他的课。

如今,吴林录当年离开的不少同学甚至后辈都走上了领导岗位。一些跟吴林录交心的人建议说,“老吴你给你同学说一说,把你调到城区或者你老家教书吧,一来可 以照顾父母,二来你以后年龄大了可以享几天清福。”但吴林录却说:“这里山清水秀,我待在这里很好,现在别说把我调出去当老师,就是给我个城里的校长、局 长的位置,我也不换。”“最怕、最爱”,这是吴林录的几位学生给出的评价。

学生最怕的是吴老师。吴老师爱管“闲事”是出了名的。不管是不是他自己班级的学生,也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只要看到学生犯了错,吴老师必定会狠狠地批评教育一番。你不改正,吴老师不罢休。

学生最爱的也是吴老师。无论严寒酷暑,吴老师是整个校园里起得最早的人。起床后,他会叫学生起床读书。学生起床的时候,吴老师也没闲着,夏天他会在教室里 洒点水,这样学生走进教室后就会凉爽些。冬天,吴老师会在教室的火炉里添点火,这样学生进来的时候,整个教室都暖烘烘的。在吴老师的带领下,早起读书变成 了凤阁岭初中不变的风景线。吴老师平时看着沉默寡言,但课堂上却风趣幽默,用自己的一张嘴让山里孩子了解了外面的精彩世界。

吴老师,您的同学甚至后辈都走了,您为什么在这里坚持了二十四年?吴林录却反问说,“我就是一个教书的,在山里是这样一教,在城里也是这样一教,既然都是教书,我在这里教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调到城里去?

特教,蒋志瑛无悔的选择

懵了”,这是蒋志瑛刚走进我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第一感受。“无悔”,这是蒋志瑛在宝鸡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了两年后的感悟。

两年时间,蒋志瑛缘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这还得从蒋志瑛转岗说起。蒋志瑛原是一位具有十七年教龄的幼儿教师,2013年8月,喜欢挑战的蒋志瑛转岗到宝鸡特教学校后,惊奇地发现,这里的孩子几乎不说话,也几乎不笑。这里跟幼儿园的欢声笑语相比,简直是两个世界。蒋志瑛一下 子无所适从,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懵了,彻底懵了”。

更让蒋志瑛措手不及的是,学校还将组建第一支校园舞蹈队的重任也交给了她。

组建舞蹈队对爱好文艺的蒋志瑛来说是小菜一碟。但在特教学校组建舞蹈队的第一步——招募队员,就让蒋志瑛犯了难。

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第一年开门办学,总共有学生74名,其中盲生11名,聋哑学生63名。盲生看不见,舞蹈没法学,只能在聋哑学生中挑选队员。经过精心挑选,蒋志瑛最终挑选了27名聋哑学生当队员,组建起了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第一支舞蹈队。

开始训练,蒋志瑛再次陷入“老虎吃天,没处下爪”的尴尬境地。蒋志瑛属于转岗教师,她不会手语,没法跟孩子们沟通。

第一节课,蒋志瑛一遍遍亲身做示范,用口形和手势比画,累得全身像散了架,声音也沙哑了,但对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孩子们,依旧没有完全理解老师的意图。

没办法,蒋志瑛只好一边恶补手语,一边请了两个专业的手语老师帮助自己跟孩子们交流。蒋志瑛清楚地记得,舞蹈队学的第一支舞蹈叫作《飞得更高》。经过一遍 遍练习,孩子们掌握了动作,但表情却怪怪的。蒋志瑛便让手语老师告诉学生,这个舞蹈表现的是放风筝时的喜悦,跳舞的时候想象自己放风筝的高兴场面就可以。 但孩子们听完手语老师的指导后,依旧表现不出放风筝的喜悦劲儿。

问题出在哪儿呢?蒋志瑛让手语老师一问,才发现问题的症结:27个孩子都没有放过风筝,有的孩子甚至没见过风筝。

那一刻,蒋志瑛心里一阵酸楚。周末休息,蒋志瑛自掏腰包给学生买了一堆风筝。舞蹈课上,蒋志瑛像变魔术一样,拿出了一堆风筝,并告诉孩子们,这节课不练跳舞,大家一起去外面放风筝。教室里一下子沸腾了。

放完风筝后,再练舞蹈,一下子,眼神、表情,全部到位,以前的僵硬动作变成了有生命的舞蹈。

第一支舞蹈在去年4月份,宝鸡特教学校建校后的第一个“助残日庆祝会”上一炮走红,孩子们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自信、骄傲、激动、喜悦的表情。“你后悔吗?如果同样的心思用在其他孩子身上,他们说不定把世界冠军都能给你捧回来。”周围心疼她的朋友这样问道。

蒋志瑛的回答是不后悔。

蒋志瑛说,舞蹈的荣誉对其他学生来说是锦上添花,但对这些学生来说却是雪中送炭。蒋志瑛认为,特教教师给学生的不应该是同情,而应该是自立自强。蒋志瑛希望,让聋哑学生通过舞蹈这种不需要语言的艺术找回自尊、自信,进而变得自立自强。

孩子王”孟冰芝

“老师,×××打我。”“老师,我要上厕所。”三四岁的小孩子一个个都非常可爱,但一群三四岁的小孩子放到一起后,可爱就变成了“可怕”。不信你瞧,他们你一嘴我一嘴,整个教室就沸腾了;他们要是再顽皮一点,你追我赶,那教室就得乱成一锅粥。

这不,上课半个小时不到,“孩子王”孟冰芝跟陀螺一样连轴转,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都没有时间擦,但她依旧笑得像朵花。

你不觉得孩子很吵吗?“嗨,这算啥,这都是好的了。你是没见刚开学那几天,几十个孩子抱着你的腿,扯着你的衣角,撕心裂肺地哭着要妈妈,那个场景才吓人。”心直口快的孟冰芝跟没事人一样说道。

孟冰芝,宝鸡幼儿园大四班老师。1991年,她从学校毕业后成了一名幼教工作者。第一天上班的时候,孟冰芝特意穿上了自己最爱的一套连衣裙。谁知道,她跟一个小男孩玩的时候,小男孩拉肚 子,拉了她一身。看着身上的污物,孟冰芝心里打起了退堂鼓。但看着小男孩羞怯、害怕的眼神,孟冰芝硬着头皮摸摸孩子的头说,“没关系的。”紧接着,她给小 男孩擦屁股、擦身体。收拾完毕,孟冰芝发现小男孩不愿意出去。细心的孟冰芝猜出了孩子的小心思,便说“你是不是怕老师告诉别人?那我们拉钩,这是我们之间 的小秘密,保证绝不告诉别人”。小男孩闪出了兴奋的眼神,立刻伸出小拇指,孟冰芝也伸出自己的小拇指,认真地跟小男孩拉钩。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小男孩偷偷地往孟冰芝的兜里塞东西。孟冰芝翻开兜才发现,小男孩塞给她的是他平时最爱吃的巧克力糖。

那一刻,孟冰芝被孩子的天真、善良打动了。孟冰芝心里的退堂鼓也变成了前进鼓。说起孩子,孟冰芝自己高兴得也像一个孩子,她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天使,看着他们你再忙再累都觉得值。

孩子王就是陪着孩子玩?孟冰芝的答案是否定的。就拿我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这个事情来说。在外人看来,这个事情跟幼儿园老师没有任何关系,但孟冰芝发现,幼 儿园里的不少小朋友有了弟弟、妹妹后心里有了小变化,有的甚至开始变得脾气暴躁。为此,她围绕这个话题专门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课。

她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宝贝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吗?

教室里静默了半天,个别人才坦诚道,“不喜欢”“小弟弟、小妹妹很烦人”“小弟弟、小妹妹夺走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有的孩子还偷偷抹起了眼泪。

孟冰芝并没有直接指出孩子们的问题,而是给孩子们读起了《亲亲熊妹妹》的绘本。这个绘本讲的是,小熊毛毛不喜欢自己的妹妹,正当毛毛打算把妹妹送人的时候,发现妹妹不见了,这时候毛毛才意识到他心里其实非常喜欢自己的妹妹……

绘本讲到最后,不少孩子哭了。孟冰芝这时候又跟孩子们玩了一个游戏,让有小弟弟、小妹妹的孩子说一说自己弟弟或妹妹的趣事。

我妹妹有两个小酒窝”“我弟弟很可爱”……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那好,老师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喜欢自己的弟弟、妹妹吗?

喜欢”,孩子们一改开场时伤心、难过的表情,欢喜地大声喊道。

心里装着学生的甘玫

宝鸡高新实验中学是一所私立学校,招收的多是普通高中录取线以下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底子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高,但宝鸡高新实验中学的语文老师甘玫却让这样的学生重新爱上学习,走进象牙塔,找到人生的目标。因此,学生亲昵地称呼甘玫为“甘妈”。

学生喜爱甘玫,甘玫心里也装着学生。“老师恭喜你工作取得好成绩,不过不要骄傲”“老师,我会听您的话,好好加油”……甘玫跟学生互动的一条条短信,记录 了甘玫心里装着学生的事实。逢年过节,或者遇到什么事情,不管毕业的或在校的学生都愿意找甘玫谈一谈。自2006年进入宝鸡高新实验中学工作后,甘玫就再也没有换过手机号码。她认为,这个手机号是她跟学生之间的桥梁,换了手机号,就是拆除了他跟学生之间的桥 梁。

高新实验中学的学生因为中考失利,大多特别自卑。心里装着学生的甘玫知道,她的学生最需要的不是同情、怜悯,而是尊重。有这样一个故事:“甘老师,我们家 孩子今年在咱们学校上学,以后能考上北大、清华吗?”“甘老师,我们要求不高,如果考不上三本,考个一本也可以。”太白县一位学生家长认真地对甘玫这样说 道。甘玫周围的几个人听到这样的话愣了几秒后,没忍住笑出了声。站在这位家长旁边的学生羞得面红耳赤。甘玫却没有笑,她热情地接待了这位家长和学生,并认 真地说“只要孩子足够努力,就能考个好分数,到时候北大、清华也不是没有可能”。

学生家长满心欢喜地回去后,甘玫叫来这个学生,语重心长地说:“你的成绩确实连普通高中也没有考上,但中考失利并不代表一辈子失败。而且,咱们学校有很多 当年分数比你还差好多的学生,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到了非常好的大学。你的父亲特别朴实,他或许不知道一本比三本更难考,但他确实希望你能考到更好的学 校。老师相信只要你努力,就能做得更好。

三年后,这位学生考到了我国一个有名的二本院校。知道分数的第一时间,这位学生给甘玫打来了电话,哭着说,“谢谢甘老师,谢谢您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对我父亲以及我的尊重……”

心里装着学生就是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小赵曾因调皮捣蛋,不爱学习,被原学校开除。来到甘玫的班后,小赵三天两头不上课去网吧玩游戏。甘玫眼里揉 不得沙子,小赵不来上课,甘玫一家一家网吧往过找,直到把他找回学校。“老师,我已经放弃学习了,您就别管我了。”学生漫不经心地说道。“你是我的学生, 做我的学生就得好好学习,就得干学生应该干的事情。”甘玫说道。

经过一段时间了解后,甘玫发现小赵其实挺聪明。问题出在小赵家里。小赵的父母无暇照顾小赵,而且老拿小赵跟其他孩子比较,原本就不爱学习的小赵便彻底放弃 了学习。找到问题症结后,甘玫把小赵的妈妈叫到学校,并直接指出了问题。小赵的家长这才恍然大悟。于是,家长按照甘玫的指导,开始试着表扬自己的孩子。甘 玫在学校里也不断寻找小赵身上的闪光点,并经常鼓励他。

最终,小赵考到了一所名校。小赵给甘玫发短信说,“谢谢老师当年的不抛弃、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