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读者在祖国各地晒年味

25.02.2015  06:13
核心提示: 本报第六届“温暖回家路”大型公益活动,2月2日启动,15日结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共送出476张免费票(含飞机票、汽车票和火车票)。

新闻提示

本报第六届“温暖回家路”大型公益活动,2月2日启动,15日结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共送出476张免费票(含飞机票、汽车票和火车票)。

春节,免费回到家的幸运读者,从祖国的各个地方向三秦都市报、东航、 西安 七大客运站和 陕西 希望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表示感谢,向本报读者拜年,并讲述新年故事和当地风俗。过年时,他们分别在山东德州、安微合肥、陕西周至、新疆精河和河北沧州。

No.1

希望在西安能找到白马王子

幸运读者:王雯雯

地点:山东德州

“获得免费飞机票,我带上陕西的核桃、红枣等特产,从西安飞回济南,然后坐1小时的汽车回到德州老家。”王雯雯,来西安上班3年,做家具销售工作。她说,2月13日回家后,陪父母一起买年货,打扫卫生。今年增加了一个主要的过节方式:抢红包。除夕晚上,一边看春晚,一边摇手机抢红包,到处都是刷刷的声音好热闹,正月初一,微信好友群里也都在疯抢红包。“我抢到100多元红包,虽然不多,但是图个吉利和红火。”

谈到过年期间必不可少的家乡美食,她说那就是“天下第一鸡”——德州扒鸡。之所以有如此美誉,与它独特的制作工艺,以及德州的地理位置(有“九达通衢,神京门户”之誉)不无关系。在制作上,德州扒鸡有一套流程,要先把鸡的双腿盘起,双爪插入腹部,两翅从嘴中交叉而出,如“鸭浮水面,口衔羽翎”,要把头向腹部塞一点,整个鸡就呈抬头之状,犹如“金鸡报晓”……外形完整美观,色泽金黄透红,肉质松软适口,可与北京烤鸭相媲美。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也是必不可少,不过,对她来说除非必须要去的亲戚家才去,其他能不去的她就不去,宅在家里。30岁,遭遇逼婚是必然的,好在我父母通情达理,比较理解我,认为一定要找到合适的人。最郁闷亲戚们的询问,啥时候找对象啥时候结婚,我妹妹结婚有孩子了,我压力比较大。”王雯雯笑着说,西安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她很喜欢这座城市,羊年心愿就是希望能收获爱情,在西安找一个合适的人。

No.2

大年初一吃元宵硬币贴墙上

幸运读者:张贤

地点:安徽合肥

“我们老家正月初一吃圆子,不像你们吃饺子。”24岁的张贤在电话中对记者说,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合肥,直到2014年大学毕业后,她在一家施工单位上班做预算,因工作需要来到西安上班,第一次离开家乡时间这么久,很想家。没想到第一次从西安飞回合肥,竟然幸运地获得了东航提供的免费机票。“回家后好开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等,四世同堂17口人一起过年,除夕的圆子那可不是普通的食品,是我们大家动手做的,寓意团团圆圆、美满幸福。”

圆子,形状是圆的,被赋予了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张贤说,在合肥,似乎什么都可以拿来作为圆子的材料,家人都会做藕圆子,把藕泥、肉末、小葱、姜、鸡蛋、盐、白胡椒粉搅拌均匀,用手抓一撮藕泥放在手掌中,晃动手腕,转成球形,放入油锅中,不久金黄色的藕圆子出锅,“佳偶天成、团团圆圆”,还有比这更美的新年佳肴吗?此外,还有肉圆子、外面裹上糯米的“珍珠圆子”、挂面圆子、绿豆圆子、荠菜圆子、庄墓圆子等。

到了正月初一,一家人一起做元宵,在元宵里包好硬币,谁吃到了寓意有福气、财源滚滚。“小时候过年时,我会吃很多元宵,主要是盼望着能吃出硬币来。”她说,今年母亲在元宵里吃出硬币,然后把硬币粘在墙上(因为硬币上有糯米,很容易粘住),一般能粘好几天。逍遥津(三国时期古战场)和包公祠(纪念包文拯的公祠),是她喜欢的两大当地名胜古迹,这次放假她又和朋友去逛了逛。

No.3

写诗歌发微信赞最美温暖回家路

幸运读者:张红喜

地点:陕西周至

10岁的张嘉淼,今年春节跟着外婆到澄城过年,父母则回周至农村看望爷爷奶奶。除夕当天,张嘉淼给远在周至的爷爷奶奶和父母打电话拜年,邀请父母正月初二回澄城照张全家福。“接到女儿的电话我特别感动,孩子长大了,陪外婆外爷过年。”父亲张红喜说。

除夕那天,回到周至的张红喜看到农家小院种植的花草已发芽吐蕊,70岁的老父亲擅长书法,每年自拟春联并亲笔挥毫,今年根据门前景象写了一幅春联:“门前樱花碧翠迎春到,庭院玉兰盛红接旧年”,横批:“喜气盈春”。张红喜即兴而发:“最美温暖回家路,绽放三秦写新篇。父母遥望游子归,缕缕乡愁湿双眼。已见樱花迎春到,庭院玉兰接旧年。大红灯笼呈祥瑞,家家户户报吉安。”他把这首诗以短信的形式发给亲朋好友,并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向大家拜年。

之后,张红喜和家人一块擦洗门窗、打扫卫生,张贴老父亲写的春联,还在自家门上悬挂秦琼、敬德两位门神,以保佑全家平安吉祥。在门楣上挂上一对大红灯笼,印有“恭喜”、“连年有余”金黄大字和吉祥图案,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兴旺发达。除夕晚上,全家人团聚“守岁”,包饺子、看春晚。

大年初二,他张罗本家27口人照了四世同堂全家福,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仅1岁半,有从南京赶回来过年的,有10多年从未照过像的,职业有农民、教师、公务员、打工族,以及大学生等。张红喜说,一张全家福,其实就是社会的缩影,从中可以看出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张嘉淼在澄城的外婆家也照了全家福。

No.4

返回西安时妈妈哭着说再见

幸运读者:王玉萍

地点:新疆精河

“正月初六,长假最后一天,踏上离乡路。分别时,57岁的妈妈不停地抹着眼泪说再见……我的心里也很难受。”王玉萍说,相聚的日子总是太短暂,但是为了工作不得不惜别。

“今年很幸运,我和丈夫都是三秦都市报的幸运读者,两人加起来报销了约1000元的火车票路费。”王玉萍说,她和丈夫(甘肃天水人)在新疆上学时认识,后来各自来到西安找工作并再次相遇,丈夫第一份工作是送桶装水,月工资1200元,租的房子没有暖气,第二份工作是收银员,现在在一家医院上班,她在西安一家眼镜店做配镜工作。2013年两人结婚,婚后这是第一次回新疆精河过年,因为地方太远,回家要花好多钱。

“哥哥也从乌鲁木齐回来了,一家人很开心。”王玉萍说,母亲天天变着花样做饭给他们吃,还把家里养的羊宰了,新疆胡辣羊蹄、大盘鸡、新疆拉条子、抓饭……都是“妈妈菜”。“小时候,妈妈亲手做的饭菜,是放了学往家里跑、刚推开门就扑面而来的味道;是吃了三十年,怎么都不厌倦的味道;是我们在异乡里,尝尽酸甜苦辣各种味道后,格外思念的味道……”

眼看假期要结束,母亲变得伤感起来,给他们准备了很多行李,有精河枸杞、自己做的卤肉、羊肉等,恨不得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装上。

No.5

带妻子给爷爷奶奶父母叔伯跪地磕头

读者兼送票人:张学彪

地点:河北沧州

张学彪是本报读者,也是西安纺织城客运站综合班班长,凡是在该站免费乘坐班车回家的本报幸运读者,免费爱心车票都是由他发放到幸运读者手中的。

送完车票,他携带妻子除夕赶回河北沧州大孝子墓村老家,这是婚后第一次回老家过年。“光看这村子的名字,就知道这里的人很孝顺。”他笑着说,除夕晚上,一家人一起包饺子,到初一凌晨四五点,看谁家起得早,起得越早寓意越好。起来后先把除夕晚上包好的素馅儿饺子煮熟上供祭神,然后他和妻子去给爷爷奶奶跪地磕头,接着给大伯、大娘,叔叔、婶婶磕头,之后再返回家中给父母磕头。“必须是很正式的跪地磕头,哪怕我和妻子都已30岁,也是如此。”吃完饺子后,他又去村子里给张姓人家去拜年问候,一拜就是20多家。“以上这些拜年磕头,我们都不带礼品,因为在年前已经送完了。”张学彪说,去本家人之外的亲戚家拜年,正月时需携带酒水饮料等礼品。

由于是婚后第一次回去,正月初二时,妻子的父亲、弟弟、直系亲属以及村里德高望重的人,一共十几口人来到他家拜年,一起吃饭。正月初四,他和妻子一起去岳父家拜年。除拜年外,他还专门到沧州铁狮子前留影作为纪念。

首席记者姬娜 实习生王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