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学院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服务地方教师队伍发展

14.09.2015  13:16
            近几年来,安康学院将国、省教师培训作为该院服务区域地方教师发展的平台,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高质量完成了历年国、省教师培训工作。             ——科学策划,精心组织,课程设置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 针对不同的培训实施立体化调研策略,向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机构调研、向学校及学科教研会调研,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调研新课程改革实践,了解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诉求,了解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建设有效课堂的困难、困惑,掌握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具体需求,不断优化培训方案。 二是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训项目的长度和容量,紧扣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提升需要,改革项目培训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围绕几个教学实践问题,着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化成长中“一招一式”的具体能力,坚持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全程指导视野下研制培训方案,保障培训工作在国家教育改革战略的规范下健康有效运行。             ——严格培训团队建设标准,保障专家与培训相匹配。一是 由首席专家按照培训方案和计划提出预备人选,客观介绍预备人选的学历、学位、学科、职称、工作单位、任教层次、科研方向、科研成果、课程资源等情况,并召开项目实施办公会研究确定聘任人选,保障培训专家的匹配性。 二是 坚持按照高学历、高职称,科研、教研成绩突出,研究方向与培训目标指向关联度高,能积极与培训管理团队配合的原则选聘培训专家,促进专家按照项目培训宗旨和课程价值取向开发课程资源,使之切合当次培训课程教学需要。 三是 提前向专家通报培训目标及学员的意见,强化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实践性。由于坚持高标准组建专家团队,名师课效应十分突出。             ——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该院在培训方式和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探索,共开展和创新了五种培训和教学模式。 一是 体验式培训模式。体验式培训模式以军事训练、拓展训练和“破冰”活动为主,培训目的在于提高学员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热情,培养学员的创新竞争意识和责任安全意识,打造“团队精神”,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 二是 情景式培训模式。情景式培训模式是根据一定的培训目标,在真实的学校管理情境中、在人为创设的、再现的情境与扩充的情境下,参训学员与教师积极互动,综合运用多种培训方式,积极构建个人知识结构的一种培训模式。其基本操作程序由4个部分组成:明确问题,引出目标;创设情境,启发思考;入情入境,自主探索;情境交融,协作互助。这4个环节环环相扣,参训学员在“情境”中并运用“情境”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三是 案例式教学模式。案例式教学模式以各学科教研室策划实施的具体案例教学为主。专家精选典型案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达到了按需施教、学员为本的较好目的。同时,老师的点评,画龙点睛,使得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从理论上得到了提升,凸显出授课专家的理论功底和专业水平。 四是 交流式教学模式。交流式教学模式对内以学员论坛、QQ群交流为主、对外以“影子培训”校外实践学习为主。“学员论坛”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主线,以学员自我教育为主题,是“寓学于教”与“学学相长”相结合的复合型模式,也是该院多年来坚持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 五是 研讨模拟式教学模式;研讨模拟式教学模式主要以学员为主体,课程教学之后安排集体研讨专题,组织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课题设计,然后在全班交流,学员自由点评;明确课程教学必须贯串训学交流、学员研讨的活动,培训专家结合课程目标和中学教学实际设计研讨专题,或学员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展开讨论乃至争论,鼓励学员同培训专家“论道”;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交流、课堂教学反思与说课等活动完全由学员唱主角,互听互评,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求同存异;利用师范教育资源,开展学员与在校高年级师范生互动学研活动,学员说课、讲课、反思,学生依据课标分别对三维目标、教学情境、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学员教学特色等进行分析,指出不足,共同讨论,明确改进的方向;扎实实施“影子培训”,加强“实战训练”,融备课、说课、讲课、批改作业、教学反思、校本研修为一体,促进学员在教学能力提升的同时,养成教、研、学一体化的职业行为习惯。研讨式教学模式活动极富针对性,深受学员喜爱,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该院一直努力探索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结合点,使培训方式逐步从接受性、灌输式、封闭式教学为主向研究式、互动式、开放式教学为主转变,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激活思想、分享智慧、提高思维水平和认识能力的过程,成为教学互动、学学互动、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过程,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培训效果。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