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良:广场舞PK大秦腔 村民自娱自乐好不热闹

16.06.2015  20:58

西部网讯(通讯员 冯长涛)动感十足的音乐《爱呀爱不够》刚一放,踮脚、抬手、扭腰,小粉裙一甩,早就做好准备的耿香宁就和姐妹们在广场上齐刷刷动起来,“跳起来喽”,一时间广场上大爷大妈都跟着动起来,扭得不易乐乎,因为动作跟不上节奏,一位大妈一时乱了方寸,逗得围观村民不停地笑。

这个画面是6月14日傍晚,笔者在阎良区关山镇永丰路的某商城广场前看到的一幕。作为重点示范镇,近年来关山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在农闲时也能和城里人一样休闲娱乐。你瞧,这边动感十足的千人广场舞,一曲接一曲跳得不亦乐乎,那边粗犷豪放的陕西大秦腔,板胡配着铜锣吼得酣畅淋漓,大人逛淘宝、孩子品小吃,蹦蹦床上笑声一片……难怪村民们开心地告诉笔者,“俺们关山人可幸福啦!

千人广场舞,那个feel倍儿爽

傍晚7点,夕阳的余晖散在关山镇,鳞次栉比的新建筑彰显着这片土地年轻的活力。永丰路边,某商城一期招商全部完成,60家服装批发商户,已经免费入住,晚饭后村民们三三两两抱着孩子推着小车,悠闲惬意地在明亮的商城里溜达着。

嫁到关山不后悔!”4月28日在商城里开了一个女装批发店,日收入能达到千余元,30岁的雷莎莎开心得摆弄着自己店里的衣服,她说,自己是2011年从长安区嫁到关山镇来,没想到短短4 年的时间这里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刚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麦田,路也是土路,环境不太好,没想到现在,你瞅瞅多敞亮的。

跳舞喽!”打开音响、点亮霓虹,商城里90后技术员赵凯广场上跑前跑后,专门为大家跳广场舞放音乐,“想跳到几点到几点,给村民们放音乐,我开心呀。

踩着节奏,几十个着装统一的广场舞爱好者在前面领舞,后面自发形成了长长的队伍,有近千人,场面很是壮观,几个4、5岁的孩子也站在一边,跟着音乐使劲地扭着小屁股,逗得围观的村民哈哈大笑。65岁的杨爱云也在人群中抱着自己的重孙子,“老了跳不动了就爱看个热闹,哈哈”。

陕西大秦腔,那个调倍儿high

这边广场舞热闹,那边秦腔自乐班也不甘示弱,场地搭好,乐器上阵,虽然没有化妆,也没穿戏服,大叔大婶们吼起秦腔来也是有板有眼。

李兵华是这个自乐班里年纪最大,他唱的是三娘教子的选段,别看是67岁的花甲老人,这唱起秦腔的精气神绝不输给年轻人。“以前没广场的时候,俺们就在村里自娱自乐,这不有了广场,这么多观众在看,俺们唱得可带劲儿啦。

一曲刚完,围观的大爷大妈强烈要求李兵华再来一段,李兵华可呵呵也没推辞。

我也爱戏但没嗓子,唱不了啊。”站累了,60岁的潘振民干脆蹲在旁边听,“你瞧我们这,晚上和上会赶集一样,啥都有热闹呀!”聊起关山镇的变化,潘振民来了劲头,“以前这里可是荒草地,你看现在这楼盖得美吧,俺们也开始住楼房,成了城里人啦!

就是,就是!”80岁的黄兴族老人眯着眼,听着戏,一个劲儿也说咱关山好。

这秦腔算不算历史上最早的摇滚呢?”年轻的妈妈郭敏听不懂秦腔,光觉得唱得美,这不和自己1岁半的宝宝正在水里玩钓鱼的游戏,“我是新义村的,晚上骑着自行车专门带孩子过来这边玩。

雪香,你咋像个孩子!哈哈”不知道谁喊了一句,笔者回头一看,一个大婶正蹲在一堆买玩具的小摊前,举个塑料锤头,玩砸老鼠的游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