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关注农民关心的事

02.11.2015  15:20

近日,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台长收到一封来自佳县枣农贺德广的来信,对气象部门在他家枣园进行的“应对陕北红枣裂果——红枣调水控墒防裂适用技术”试验示范,表示了充分的信心,同时也非常希望尽快掌握红枣防裂技术和嫁接改良升级防裂品种枣树。

贺德广是榆林市佳县通镇向阳湾村一个靠两亩枣园过日子的枣农,红枣是他家的“铁杆庄稼”,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红枣调水控墒防裂适用技术试验”就在他家枣园进行。贺德广说:“和种苹果相比,红枣比较省心省力,每年只需除草、打药就可以静待收获”。但是连续多年的秋淋灾害,让他对发展红枣种植信心不足,非常迫切找到红枣防裂的答案。平日里,贺德广最关心的就是天气,特别是9月红枣快要成熟时的秋淋。一个农民对天气预报的关心,就好比现在的股民,对股市的牵挂和揪心。

你误树一时,树误你一年!”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的技术人员深知这一点。红枣是陕北黄土高原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这里暖湿化趋势明显,重大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率发生、强度增强。以佳县为例,2014年春季,全县60%至70%的枣树遭受不同程度绿盲蝽病虫害危害,经济损失约2亿元。2005年、2007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陕北黄河沿岸制干红枣主产区红枣脆熟-采收期均出现较严重的秋季连阴雨,造成红枣减产。要做大做强红枣产业,必须破解防裂难题。

陕西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关注点聚焦农民关心的事,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对近30年陕北沿黄地区的气候资源演变进行了详细评估,针对黄土高原区域制干红枣产业开展了精细化区划研究工作,完成全省及清涧、佳县2个红枣主产县的气候评估报告3份,成果推广至陕北5县农技管理部门,为地方政府调整农业结构,规划布局红枣产业,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同时,选择佳县贺德广家枣园为实验研究基地,设计了“红枣调水控墒防裂适用技术”试验方案,定期派技术人员到枣园观测土壤湿度、枣树生长量和空气温湿度,开展红枣落果率和枣子品质调查。以观测数据为基础,联合佳县红枣试验站、佳县气象局等单位,于2014年开始进行红枣适应气候变化技术试验研究示范,以红枣防裂为主,在佳县建立了试验示范园,开展不同覆盖方式对比试验。

两年的枣园试验结果表明,连阴雨在红枣脆熟期产生裂果严重,白熟期裂果影响略小;地膜覆盖处理具有降低红枣裂果率的作用,且优于其他覆盖措施,能够减轻连阴雨对红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